從京東到O2O的公關人蘭杉:做堅毅果斷的行動派

2020-10-19 17:06:44

來源:榕城網

想象一下,如果你工作在上市后穩步提升的京東集團,捧著劉強東甚為重視的公關部“金飯碗”,你會有多大的勇氣放棄一切重新挑戰新興行業的公關崗位?

如果你已經成為全球頂級公司的部門總監,你有多大可能在穩定期時退出,加入全新的領域?

今天的主人公蘭杉就是這樣一位說做就做、堅毅果斷的行動派公關人。

蘭杉,本名張余蘭,寓意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畢業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UIC)MBA的蘭杉,曾在中國駐芝加哥領事館實習,也常在后方擔任國際新聞編輯。每天源源不斷的新聞事件,讓她養成了迅速擁抱變化的職業素養和對事物的強烈好奇心,這也驅使她不再安于循規蹈矩的現狀,開始尋找新的職業方向。

于是,蘭杉來到京東集團,為時為中國三大電商之一的生力填補了中國大陸公關的空白,也正是這段經歷開啟了她的公關生涯。而后,蘭杉加入OTO公司,擔任公關總監,完成了她職業生涯的第二次跨越。

2018年,蘭杉開始擔任國內領先互聯網+房產企業的PR負責人,領導并參與了此家公司的招股書提交、美國紐交所上市等重大里程碑事件。蘭杉加入此公司,正值這個行業從興起到快速發展階段,新興行業對公關也會有很多新的理念和需求。

不過,自從觸電公關行業,蘭杉一直在業內深耕,用了多年的時間,對于中國公關經歷有著獨特的見解,來化解新形勢下的新需求。

蘭杉認為pr策略的標配主要是三點:護城河、攻守兼備、疏堵結合。

“護城河”:從零到一的突變

公司成立短短四年,便上市成功,在行業表現搶眼,其快速發展的背后,除了離不開資本加持、產品、服務外,也與公司重視建立公關宣傳體系有關。但蘭杉初到公司時,此時的PR是為零的,蘭杉需要從零到一地去搭建不同發展階段的策略、目標與流程規范,以及完善各類資源庫。

針對公司在B輪融資和C輪融資的不同時期,蘭杉都設定了不同的PR打法,來讓公司的聲量和影響力去影響到特定階段需要知曉的特定人群。如在進行C輪融資時,此時的PR策略是不僅要讓用戶、業主、大眾知曉公司的真正實力,還需要去獲得來自資方、政府及行業的關注,讓信息去進行充分地釋放。

蘭杉認為,PR不能只解決眼前的需求,而是要與公司的戰略目標緊緊結合,不斷去助推企業的下一步戰略發展,并且做到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去看未來幾年的方向。PR就像“護城河”,不僅要緊緊環繞和保護企業,還要跟隨“城池”的發展去進行提前“布渠”。

蘭杉操盤的PR是希望通過AIDAS理論讓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轉化為生產力,最終產生可見的實質效果,如用戶數的增長、房源規模的增長、續租率的增長等等。這個是蘭杉作為PR負責人帶動公司整體PR的策略。

pr達人都是工作狂,工作中沒有歲月靜好

公司的房源數從20萬間到40萬間僅用了一年時間,人員也從1000多快速增長到5000多,發展速度非常之快。此時,如果先完善PR的流程規范和體系,再去運轉,勢必無法跟上企業的快節奏發展步伐。作為互聯網公司下的PR體系,它的建立和完善也應當具有快速高效的互聯網屬性,“快節奏、快速適應、快速迭代”,但這種“快”很多時候是需要個人來快速決定、擁抱變化、加班加點來執行的。

節奏雖快,但蘭杉表示,PR的“快”是由很多細節組成的。

2019年底,公司向美國遞交招股了說明書。IPO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需要抓住時效,在既定時間內、快速準確地、第一時間向外界傳遞信息。同時,臨時性、突發事件也會增多,需要快速響應、果斷決定、及時處理。基于以上需求,蘭杉采取了“攻守兼備”策略。

在招股說明書遞交同時,蘭杉也馬上帶領團隊租住在一間酒店公寓內,從下午17點一直連續工作到第二天晚上十點。

蘭杉:“美國招股書已遞交,全網絡馬上都會看到,我們必須跟上美國時間,第一時間去釋放來自官方的聲音,有很多前期的準備工作要做,還要去跟各大媒體做對接,和溝通采訪事宜等。”

與IPO同步,蘭杉采取“攻”的方式,站在IPO傳播的第一線,而在IPO之前,蘭杉也采取了“守”的方式,進行了大量的準備:

從2020年1月12日到1月17日IPO的官宣,短短5天時間,做好所有準備工作;

對接相關部門、客戶,對接供應商,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與紐交所、美國供應商對接,溝通、協調樣板間的設計搭建裝置等工作;

與美國媒體CNBC的對接、采訪提綱的溝通、現場采訪設置的準備調試等;

了解美國勞工法、工作時間,保證美方工作有序進行……

最終,蘭杉的團隊圓滿完成任務,讓公司成為第一個在紐交所門外搭建樣板間的中國企業,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和形象。

公關人必備的核心競爭力——獨特有效的策略

蘭杉看來,業界普遍認為只有在有爭議的時候需要PR,或者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后被人關注時,才需要PR,這是不對的。pr不是單純的宣傳和危機處理工具,其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觀察市場動態,并成為用戶(客戶)真實反饋的渠道和工具。PR能夠將被動接收信息轉變為主動接收,并將企業聲音合理正確地進行反饋。所以,PR要精通公司業務,并且要走到前端去,成為承載前端與后端、公司與用戶的橋梁。

蘭杉強調,PR是幫助企業提供產品標準化與服務用戶體驗的規范化,以及明確邊界的對外公開,長期的PR策略,應該是“疏堵結合”。

“疏”的方面是建立連接內外的有效溝通渠道。例如,PR在構建和完善企業的品牌文化、產品體系和服務規范后,會進行對內的全員培訓到位,和對外的公開透明。不僅讓內部員工對企業有詳細和深刻的理解,也會讓用戶(客戶)了解企業的文化、理念、標準和流程,從而有效提升用戶滿意度。

“堵”則是解決漏洞,修補關系。例如, 全面實時地了解用戶需求、及時傾聽用戶反饋、了解問題背后的真相并快速制定解決方案等。蘭杉認為PR永遠是與問題一起存在的,所以需要做好預判,降低風險最小化,同時通過數據提高效率解決問題。

人要永不停止探索,不局限今日

“在不斷的輸入與輸出的過程中,你才會持續進步,也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蘭杉表示。

蘭杉曾獲得北京青年報2019年度公關卓越青年人物獎、中國經營報2019年度中經最佳品牌公關獎、經濟觀察報2019年度美好生活創造者——卓越公關傳播獎,并成功幫助公司一年榮獲22個大獎,行業年度榜單連續維持24個月第一,成功助推公司B、C輪融資與IPO。

“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蘭杉表示,“市場隨時在變,身為一個公關人,時常會感受到知識庫存不夠,很多公關大牛也是如此,所以保持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才是公關人真正的立足根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