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6:25:42
來源:晶報網
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也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主流價值觀。投資領域ESG理念的興起和發展,將ESG指標與財務數據相結合,更有效的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激勵企業更加關注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期,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撰寫的《綠色金融與綠色發展》一文指出,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夠在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ESG強調經濟與環境、社會、治理之間平衡發展,以此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通過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發展也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之一,兩者殊途同歸。
如今,可持續投資概念在亞洲地區逐漸興起,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對于早已洞悉先機,并一直在可持續投資領域努力耕耘、致力于為客戶爭取可觀回報的瑞士嘉盛銀行來說,早早確立這一發展方向源于創立該行的Safra家族鐘情于與客戶共同投資(co-invest)的經營理念:Safra家族深信彼此并非只是“銀行”與“客戶”的關系,而是“合作伙伴”。這樣的合作模式在資產管理行業中也是相當獨特的,顯示了瑞士嘉盛銀行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堅持以及始終對客戶有著長期承諾的堅定信念。
位居世界前列 可持續投資先行者
擁有近180年歷史的瑞士嘉盛銀行(Bank J. Safra Sarasin, BJSS),是由Safra家族創立及控股的瑞士五大私人銀行之一。在全球設有25個辦事處;覆蓋范圍遍及歐洲、亞洲、中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資產管理總值約為1,858億瑞士法郎。其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達31.3%,遠勝預期,甚至成為業界佳話。
早在30多年前,瑞士嘉盛銀行已將可持續發展概念融入所有適用的投資產品,特別是與資產管理相關的投資產品中。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資產管理,并將ESG分析全面融入金融評估,化身為可持續發展投資的先驅者及引領者。
亞洲區行政總裁兼執行委員會委員蔡康年(Andy)指出,有關產品普遍與廣受關注的全球議題息息相關,如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及病毒感染等;加上大部分國家及地區政府、監管機構都通過制定法案或行業標準,要求相關企業在營運時積極踐行ESG理念,故可持續投資在今天已成為全球趨勢,也能為崇尚長線投資的私人銀行客戶帶來長遠的穩健收益。
特設評級 發掘潛力投資項目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引發的健康危機,對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在投資產品影響方面,蔡康年(Andy)表示,所有與“居家”相關的行業,包括衛生、科技(如提供視頻會議服務的Zoom)、運送服務,遠程醫療等,皆可成為良好投資機會。“當中以醫療保健行業的潛力最大,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相關產業尚未普及,預期會在未來10年中表現出顯著增長。”
為協助私人銀行客戶在全球搜羅并發掘具備潛力的可持續投資項目,瑞士嘉盛銀行特設可持續發展評級(Bank J. Safra Sarasin's Sustainability Ratings),其中包括“行業評級”(Industry Rating)及“公司評級”(Company Rating)兩大類別:前者使用選定的環境及社會標準對行業進行評估;后者則根據與環境及社會相關的因素及風險,為不同行業的公司作出評估及分析。
“在可持續投資上,除財務分析之外,針對企業本身的環境及社會因素進行分析,也是關鍵性決策工具之一。我們的團隊中擁有橫跨各個領域、經驗豐富的可持續投資分析師,以獨有的分析方法,選取適合客戶所需的投資項目。”蔡康年(Andy)補充道。瑞士嘉盛銀行同時開發了一種為國家及地區進行可持續發展評級的標準,以便為可持續投資產品引入政府債券等作為主要資產類別。
全力推動亞洲業務 ESG投資潛力巨大
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中國ESG投資發展報告》指出,全球ESG資產增速迅猛。2016—2018年ESG投資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6%,遠超傳統資產年復合增長率僅3%的增速。全球ESG投資規模已從2014年的18.3萬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30.7萬億美元,意味著全球每三美元就有一美元投資到可持續投資資產中。
相較歐洲、北美等地區ESG投資的市場規模和滲透率,中國乃至亞洲的ESG投資尚在起步階段。而隨著越來越多來自亞洲及中國的高資產凈值客戶將可持續發展視為投資重點,正好與瑞士嘉盛銀行制定的發展策略不謀而合。“本行在亞洲及中國的品牌知名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換言之,對我們來說,這個地區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我們將繼續吸引更多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加盟,為推動當地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