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17:17:50
來源:壹點網
在這個時代,作家要怎樣創作?程小純表達了她的看法:"創作首先要了解這個時代,認知社會背景和社會矛盾,需要有所謂的現代觀念。現代觀念即是關于人的探究與揭示,沒有現代觀念,便無法創作,創作也無法發表,發表也無法產生影響。不了解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作品便進行寫作,便沒有思想和意義。要寫作,就應該寫出現實中的問題,這是文學的功能所決定的。"文學的功能有很多種,程小純很認同龍應臺所說的"文學的功能是讓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這一觀點。
在了解時代的同時,作家也要懂得如何閱讀他人的文學作品,程小純認為:"看別人作品就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認識,汲取生活的智慧,享受優美的句子和段落,作品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批判和揭露,還有很多對人的探究。"
程小純說:"現在寫小說有兩種情況,一是文學視野問題。文學視野太小,不了解國內的文學變化、國際的文學變化,就會沒有文化自信或者產生盲目自信,就不可能創作出好作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看問題和敘事角度局限,總是用自己習慣寫的題材,習慣的寫法,比如寫散文,總寫親情舊事,內容就會比較局限,題材也顯得陳舊。二是世界化問題。不是把我們的內容變成別人的內容,也不是把我們的作品變成和別人統一化的作品,而是要保存自身創作本來的特點,又要汲取現代生活和現代其他文學的營養,要讓我們傳統文學在新的時代產生出新的生命力。"
程小純認為,現在的小說已經形成了揭示、暴露、批判等元素,但寫作是一種愛的表現,不是仇恨發泄,這是文學最基本的"情商",任何作品寫出來,呈現的都是自己的經歷,但表現的都是眾人。"一車人出去游玩,早上10點,有人給司機建議說停車吃飯,司機不會停下來,其他人也不愿意停下來,如果到中午12點提出這個建議,全車人都會同意,因為大家都餓了,所以一定要寫出12點大家的饑餓,不能寫出10點你自己的饑餓,這樣引起不了共鳴。"賈平凹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怎樣使作品不平庸,程小純提起: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她說:"從文學角度來講,在這一層次上文學強調的是個性與風格,也就衍生出了懷疑和批判。但是,當我們都熱衷于第二層次,文學上觀念化的作品就會特別多。強行表現出歡樂和憂愁,以批判為深刻,以象征為意義,以形式變化為手段,是易于產生那些做作的、矯情的作品。人的觀念是會變的,但事實永遠不變,事實就是指萬物萬象關系中的那些故事。只以觀念寫成的作品,時過境遷,還有什么價值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