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類腦智能到腦智融合論壇開啟

2021-07-13 11:21:02

來源:第一財經資訊

日前,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類腦智能到腦智融合論壇上,展示有多項醫療領域的腦與類腦智能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的研究項目。《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正式發布。

面對自動駕駛和智慧醫療,這兩大人工智能最面臨挑戰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如何學習人類大腦,并數字孿生出同化的大腦來幫助決策,已經成為人工智能前沿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所提到的A、B、C腦分別指代人工智能大腦、生物腦和類腦。他分享道,人工智能算法來自認知神經科學,而類腦智能將能引領人工智能研究。

“類腦研究必將引發人工智能新紀元。”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林認為,機器頭腦的突破口在視覺系統,外部信息的83%來自視覺,視覺系統占整體腦組織的65%。解決了視覺問題就解決了人工智能的主要問題。例如,目前針對非封閉場景,自動駕駛技術還未能有所突破。

基于語義人工智能展開深入研究的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洪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語義會影響人的行為,語言會導致性格變化,這是語言、認知與心理的關系。人類對世界的思考是依賴語言的,語言可以作為治療的工具,來對心理疾病進行治療。

洪波進一步解釋道,中文里有四聲語調,英語里有重音,人工智能語音系統將對心理上有困難的,例如抑郁癥等進行治療。所以,有的心理疾病,不用手術、不用吃藥,通過聊天、說話也能治療。

而談論最多的仍是腦機接口技術,這是一項跨學科交叉融合,科研價值大、應用前景廣的研究領域。當前腦機接口的研究側重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研究和產品研發。

《白皮書》中提到,腦機接口系統分為6大組成部分,用戶(大腦)、腦信導采集、腦信號處理與解碼、控制接ロ、機器人等外設和神經反饋。其服務的人群主要有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癱瘓等患者、健康人群、特殊環境工作人員。“盡管醫療健康領域是腦機接口技術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但腦機接口技術針對很多疾病的診療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

“腦機接口在醫療健康領域的五大應用場景有肢體運動障礙、意識與認知障礙、精神疾病、感覺缺陷、癲癇和神經發育障礙的診療場景。”《白皮書》中寫到。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腦疾病的社會負擔已占所有疾病總負擔的19%,超過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癥。

在探索前沿科技的舞臺上,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陶大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量子制藥也會發展比較快,尤其在算力方面,能夠加速計算的流程。制藥需要算分子結構,計算量很大,用量子計算機會非常快。

關鍵詞: 世界人工 智能大會 類腦智能 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