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10:01:29
來源:互聯網
初夏時節,沈陽市遼中區潘家堡鎮于家臺村綠樹成行,花香陣陣。村路旁,一棟棟現代化農業大棚整齊排列,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在村民武永財的蔬菜大棚里,成串的豆角掛滿藤蔓,長勢喜人。“豆角已經陸續上市一個多月了。一個棚能產出1000多斤,我家有4個大棚,我和老伴兒倆人根本忙不過來,就在村里雇了幾個人幫忙。”武永財告訴記者。
提到收入,武永財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行情好的時候,1斤最高能賣到8元錢,最少也能賣三四元錢,算下來每個棚一年凈掙5萬元。”武永財說,“有這樣好的收入,多虧了村黨支部送來的好項目和技術。以前我們村是有名的落后村,自打佟書記來了以后,變化可大了。”
5年前的于家臺村還過著“苦日子”,道路破舊、垃圾遍地,村集體經濟有近400萬元的外債。
2016年以來,佟亮和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人打了一場翻身仗,走上了致富路,從落后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
一開始,村“兩委”班子帶領農民整理出河灘地近千畝,并公開競價發包,新開發溫室大棚2000余畝,旱田改水田2000畝。到2019年,于家臺村徹底還清了外債,同時又引進了大型現代化肉豬養殖場兩家、食品加工企業1家。村黨支部還帶領村里青年成立公司,不僅方便了群眾,還為入股的村民帶來收益。截至2020年年底,村集體賬戶余額達到86.1萬元。
有了產業作保障,于家臺村人的致富路越走越寬。目前,全村已建成溫室大棚3000余畝,實現戶均1棟溫室大棚,年輕人基本都擁有了私家車,全村年人均收入達到2.2萬元。
經濟實力增強了,于家臺村著力改變村容村貌,道路平整了,環境整潔了,過去的落后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到村里的現狀,村民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我們這里新建了文化廣場,一到晚上,扭秧歌的、健身的、唱紅歌的,可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