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遼寧省城鎮新增就業10.5萬人,同比增長85.5% 打通就業渠道 夯實民生之基——開局首季看振興⑥

2021-05-08 14:01:05

來源:互聯網

    一季度我省城鎮新增就業10.5萬人,同比增長85.5%。來之不易的增長,為“十四五”開局夯實民生之基。

    結合振興發展實際,我省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不斷鞏固和擴大就業。今年一季度,克服個別地區散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省扎實開展各項重點工作,推動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發展。

    全面打通重點群體就業渠道

    推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是重中之重。

    一季度,我省加強政策供給,強化服務,多方聯動,拓寬渠道,幫助重點群體走上就業崗位。

    圍繞援企、穩崗、擴就業優化政策,我省統籌推進吸納就業、以工代訓、就業扶貧等各項穩就業政策,落實培訓和社保補貼政策,為5398家企業返還穩崗補貼資金2.25億元、穩定就業崗位9.76萬個,發放“以工代訓”培訓補貼資金2.85億元、培訓9.2萬人。省直多部門聯合,開發儲備包括基層公務員、事業單位編制崗位、各類企業崗位等30余萬個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各地線上線下招聘同步推進,314場招聘會共提供崗位需求9.2萬個。

    同時,全省各地針對農民工群體的各類就業專項行動有序開展。大連、錦州等市發放穩定就業補貼、留崗過年紅包、公交愛心卡等多重“暖心大禮包”;阜新市在春節后上班第二天即發出首趟返崗務工專車;大連市與朝陽市協商開通務工人員“復工復產點對點就業服務直通車”;葫蘆島市向求職農民工推介百城就業聯盟城市就業信息……“點對點”返崗,“手拉手”幫扶,有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加強技能培訓 提升就業能力

    隨著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凸顯,一些即將畢業的高校大學生和缺乏專業技能的勞動者底氣不足。

    面對愈加迫切的技能培訓需求,我省組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全力落實國家關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的“馬蘭花計劃”,多層面、多角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勞動者增強就業本領。

    省人社廳積極謀劃,將政策服務前移,把大四在校生納入就業見習政策范圍。一季度,48所省內高校共開發見習崗位2515個,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他們走上就業崗位做足準備。

    在政策措施牽動引領下,各市職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互聯網+”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滿足了城鄉勞動力多樣化、個性化培訓需求。

    今年,我省計劃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6萬人次,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1.1萬人,幫助至少2.45萬名青年進入技工院校學習。僅一季度,全省就已開展各類補貼性培訓27.6萬人次,發放培訓補貼4.15億元。

    兜住就業困難群體民生底線

    將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全面納入就業幫扶范圍,打通常住地失業登記服務渠道,支持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今年一季度,我省不斷強化實招硬招,全力促進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穩定就業,重點關注脫貧勞動力和邊緣易致貧勞動力就業穩定性,堅決防止因失業返貧。

    保障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需要政策精準、靶向施策。今年,省政府將“幫助6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列入十件民生實事。為此,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制定工作實施方案,針對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群體確定三方面15條具體舉措,建立實名制服務清單,確保“出現一人、認定一人、援助一人、穩定一人”。

    為確保政策措施穩穩落地,各地加強服務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實體網點與線上就業服務深度融合,多層面提供崗位供給、信息推送、技能提升、就業援助等服務,逐項明確辦事指南,簡化優化辦理程序,推進政策服務幫辦、快辦、打包辦。

    一季度,全省已有9.8萬名失業人員重新走上就業崗位,幫助2.0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1037戶1044人得到安置,保持動態清零。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推動經濟發展與促進就業良性互動,在重大項目建設中注重就業崗位開發,鼓勵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直播經濟與多渠道靈活就業互通,助力電商、“網紅”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打通多元化就業創業渠道,培育更多就業增長極。

關鍵詞: 一季度 遼寧省 城鎮 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