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08:31:11
來源:互聯網
暮春時節,沿著京沈、錦朝高速公路一路西行,記者來到有“關東第一站、東北最前沿”之稱的朝陽凌源市,這座僅有65萬人口的縣級城市,一年卻吸引500多萬人次游客前來觀光,原因何在?
駛出凌源站高速口,在市區穿行,沿國道101線東行十多公里,便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籠罩在春光里的牛河梁遺址,被面積巨大的人工油松林環抱著,四大展館——紀念館、博物館、女神廟、積石冢矗立在半山腰上。
正值“五一”假期,許多游客來到這里品讀中華文明的厚重之美。“我們全家一起出來旅游,開車走高速非常方便,參觀古跡讓我們更了解腳下的這片土地,大開眼界啊!”來自大連的游客于洋對記者說。
據牛河梁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蓋麗艷介紹,近年來,隨著通往朝陽和凌源的多條高速陸續通車,慕名前來參觀紅山文化遺址的游客以每年超過30%的幅度遞增。凌源市文旅廣電局局長李宗杰告訴記者,之前由于交通不暢,不僅游客前來很不方便,老百姓出行也很受影響。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隨著朝陽地區交通事業迅猛發展,凌源這座“文化古城”大放異彩,引來八方來客。“關外第一泉”熱水湯溫泉、“北方花都”中國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青龍河自然保護區……如今,這些凌源的“名片”,都成為游客向往的所在。據了解,2019年凌源市共接待游客481.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0.6億元,全域文化旅游發揮出其應有價值。
“高速路的建成暢通了凌源與外界的通道,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凌源,了解當地的文化藝術。”國家級非遺項目凌源皮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于化臣感觸頗深。“如今,在凌源從事影人雕鏤、操縱表演、掐嗓演唱等行當的手藝人,至少有500人。不僅老人喜歡,孩子也愿意看,很多外地游客更是贊不絕口。”于化臣對記者說。
皮影雕刻人張佐飛在2019年成立了文化公司,他把皮影做成了工藝品,市場前景非常好。“凌源現在交通這么便利,為我們推廣皮影文化和產品提供了保障。”張佐飛說。
牛河梁遺址、皮影等非遺項目只是凌源市挖掘文化資源,打造文化產業品牌,推動本地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為打好“文化+旅游”這張牌,4月29日,凌源市首屆文化旅游節正式啟動。貫穿全年的文旅節包括中國凌源百合節、大王杖子杏花節、全域美食節、盛夏焰火節、劉杖子葡萄節、坎子鄉冰雪節等。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要建設的凌綏高速,將打通凌源的達海通道,凌青高速將讓凌源深度融入京津冀、環渤海和沈陽經濟圈。一個交通更加便利、現代化的凌源將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