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 11:46:04
來源:互聯網
第十三屆沈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開始,孩子們帶著自己心愛的作品參賽。遼沈晚報記者王迪攝
智能收割機、核酸檢測協作機器人、智能人臉測溫互聯網門禁機器人……
日常生活是本屆大賽學生關注的焦點。
4月15日,由沈陽市科協、教育局、科技局共同舉辦的第十三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科學宮開賽,全市來自56所學校的290余名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據悉,本屆機器人競賽共包括機器人綜合技能比賽、機器人創意賽、RIC機器人創新挑戰賽和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四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組別,每個項目組別的冠亞軍將代表沈陽出戰第十八屆遼寧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
來自生活中的創意
小學生制作智能收割機
4月15日上午9時30分許,來自市內133支隊伍的選手齊聚科學宮。按照比賽規則,選手先進行調試,然后再進入比賽環節。在機器人創意賽比賽場地,記者看到選手們都在緊張地調試中,1號選手由3名小學生組成,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年級,制作的機器人是一款智能收割機,“這款收割機便捷、精準,還能節省人力成本,在生產地收割完直接裝車運輸到市場,實現了收獲到運輸的無縫銜接。”一名選手介紹,在生活中爸媽常說農民伯伯種地非常辛苦,我們就有了這個想法,制作了這款集收割和運輸于一體的收割機。”
一旁的另一名選手接著說,他們利用每周日下午的時間,大概準備了兩個月的時間,“老師只負責指導,機器人全是我們自己制作的,這款收割機最重要的一個部件就是渦輪渦桿,可以靈活控制收割機轉向。”
自身經歷激發靈感
小學生設計核酸檢測協作機器人
現場,選手們的作品豐富多樣,其中一名小學3年級學生的個人作品——核酸檢測協作機器人,令現場裁判老師眼前一亮。這名小學生的創意靈感來自于疫情期間做核酸檢測的經歷,答辯時說,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每天要給上千人做檢測,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非常辛苦,于是就萌發了做一款可減輕醫護人員負擔的機器人。
來自沈陽鐵路五小的科技主任戴永利是其中一名裁判長,他介紹,這款機器人并不復雜,主要是選的點好,“作品用觸動傳感器做成一個按鈕,待檢測人員將頭部放到指定位置后,每當醫護人員按下按鈕時,即可開始核酸檢測……這個過程中減少了醫護人員的接觸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風險。”
深感老師測溫辛苦
制作智能人臉測溫門禁機器人
創意好的作品能吸引眼球,技術含量高的作品也會獲得加分。一組選手制作的智能人臉測溫互聯網門禁機器人就是代表。這個作品由主板、紅外攝像頭、三輥閘等器件組成,可自動收集識別人臉信息,對個人信息不在系統之內的、沒有佩戴口罩的、體溫超標的,都不會啟動閘機。
作品的創意來源于他們平時的學習經歷,冬季是新冠疫情的高發期,老師每天早上頂著寒風站在校門口為到校同學測量體溫,其中的辛苦他們都看在眼里,于是就萌生了能否用機器人來代替老師測溫的想法。其中一名選手認為,通過制作機器人,大家學習到更多的機器人理論和知識,對主控板原理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攝像頭、傳感器等基本器件的認識更加深刻,運用起來也更加熟練了。
遼沈晚報記者胡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