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12:46:21
來源:互聯網
4月13日早,一場春雨過后的康平縣海洲鄉空氣格外清新,一片片花生田規整待耕。一大早,季秀麗便和村里姐妹們忙碌了起來,篩選花生種、備耕土地,再過幾天,精選的花生種就要下地了。播下一粒花生種,也在春天里種下這一季的希望……
小花生,世代種植遠近聞名
上午9點,忙了一大早,終于安排好了當天花生地里備耕的事宜,季秀麗水都沒來得及喝上一口,又開始研究選新花生種的事兒。去年合作社種植的有機花生產量銷量都不錯,經典四粒紅很受歡迎。今年打算再多種些特色花生擴大銷量。
“黑花生這幾年挺暢銷,高硒高鉀營養豐富。咖啡彩色花生品種珍稀,抗病性也好,畝產一般都在300多公斤,挺適合我們花生田種植……”為選到易于種植產銷好的新品種,季秀麗沒少下功夫,還特地從市里請來專家一起商量。研究了一上午,終于確定了種植新品種,她的心也踏實了不少。
說起康平花生,遠近聞名,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康平海洲是省級“花生產業特色之鄉”。在這里,種植花生有近百年歷史了。季秀麗是土生土長的海洲人,她的爺爺、爸爸幾代人都種花生。十年前一次偶然機會,季秀麗參加了一個青年農民培訓項目,學到了關于合作社的知識。回鄉后便帶領著村里姐妹張羅辦種植合作社。2011年,她牽頭成立了康平興果花生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的花生地已達2000余畝。2012年建立了康平縣首家花生產、學、研示范基地,大力引進推廣花生新品種新技術,當年合作社社員的收入就翻了一番。
小花生,也有大“錢”途
中午12點臨近午休,合作社的花生加工車間內依舊很熱鬧,工人們忙著打包花生成品。自打開了這間小型花生產品加工車間,村里沒有了“農閑”。一年四季除了忙耕種,還要忙花生加工包裝。這會兒,大伙兒正在為當天的網購訂單進行包裝。“原先種花生可麻煩了,從種到收都是人工。如今從收割、摘果,到脫殼包裝,咱合作社采用機械一體化,又快又方便!”村民邊忙碌邊笑著對記者說。
為打開花生銷路,這幾年,季秀麗帶著社員沒少想辦法。除花生種植外,還嘗試著搞花生初加工、產品包裝,注冊了“一品康”“興飽果”花生品牌。她帶著社員們到全國各地跑農產品展銷會,擴大產品知名度,這幾年康平海洲花生遠近聞名,銷往全國各地。高品質的特色有機花生果,能賣到10多元一斤。特色五彩花生更是供不應求。
小花生,是村民脫貧致富“金豆子”
吃過午飯沒休息,季秀麗又開始組織社員整理當天的網上訂單,將打包完成的花生快遞一一發貨。“這兩年我們開網店,做電商直播,打開花生網上銷售渠道。最開始是在淘寶開網店,今年還打算拓寬一下網銷渠道,目前已入駐了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沈陽館’等多家電商平臺,線上銷售呈上漲趨勢。”季秀麗一邊整理訂單,一邊開心地對記者說。她手中的訂單來自全國各地,當天有好幾單發往深圳和廣州。
這些年,村里越來越多的姐妹加入進來,跟著季秀麗一起干,2019年合作社被評為“沈陽市巾幗科技培訓示范基地”。蘭玉蓮、王華是這兩年加入進來的,她們將家中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統一種植,自己則到社里打工。種花生、挑花生、打包裝,一年收入能增加近萬元。目前,合作社社員增至80人,輻射帶動農戶2000余戶。日益長大的小花生,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豆子”。
“過幾天我們的花生種就要下地了,等到了秋天收獲時,飽滿的花生果整齊成行,成片的花生田就像一幅巨大的寫意畫可漂亮啦!”想象著那豐收的畫面,季秀麗的眼中閃著幸福和希望……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王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