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出發抓民生——開局起步這樣干④

2021-03-23 15:33:40

來源:互聯網

    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諧之本。

    進入“十四五”,又是一次持續改善民生的接力。省委、省政府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遼寧振興發展的每一階段,明確提出,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從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出發抓民生,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如何實現“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的主要目標?3月22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開啟十四五·邁向新征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四場。會上,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重點介紹了全省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舉措及有關安排。

    織密扎牢全民共享的社會保障網

    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需從保障基本權益做起,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織密扎牢全民共享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發布會上,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以赴保發放。壓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基金缺口省市分擔機制,督促地方財政補助資金按時上解到位,配合稅務部門加強基金征繳,依法擴大參保覆蓋面,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補助和中央調劑金支持,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確保其他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規定及時足額支付。

    同時,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鞏固完善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成果,繼續統一規范養老保險政策,主動做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前的準備工作。積極推進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完善工傷保障省級統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以在城鎮就業的新業態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為重點,通過持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努力實現應保盡保。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今年我省將提高各項社保待遇水平。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提高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盡快將新增養老金發放到位,并適度提高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水平。

    養老金調整一直是社會比較關注的話題,自2005年以來,國家已連續16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并建立了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養老金調整步入制度化軌道。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以往養老金調整辦法,預計今年繼續按照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相結合的辦法,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同辦法同步調整,并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群體予以傾斜照顧。

    做大做深就業崗位“蓄水池”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和諧發展的“穩定器”。

    據介紹,今年,我省將繼續把穩就業、保就業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我省創新資源、產業基礎、區位地緣和城鎮化的優勢,加強就業政策與產業、投資、財政、金融、消費、教育等政策協調聯動,鞏固升級去年穩就業、保就業舉措,提高就業政策的精準性、穩定性和協同性,注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擴就業,強化政府促進措施保就業,堅決完成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以上的目標。

    總量結構并重,供需兩端發力,穩存量擴容量并舉,我省將持續做大做深就業崗位“蓄水池”。

    一攬子積極就業政策正在落地,包括:積極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對市場主體的影響,延長實施總費率為1%的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至2022年8月31日,在國家政策體系框架內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擴大“免申即享”覆蓋面,完善企業用工保障常態化機制,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完善落實補貼政策,圍繞重點群體精準量身提供各項培訓服務;打造全省統一省級集中就業信息化平臺,簡化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流程……

    同時,將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國家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計劃,開發30萬個就業崗位。支持創新創業和靈活就業,強化創業帶頭人培育,助力電商、網紅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支持平臺、共享等新型就業模式,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培育更多就業增長極。

    聚焦困難群體兜住民生底線

    聚焦困難群體,我省將多措并舉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重點確保城鄉各類困難群體應保盡保。延續實施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政策,兜底保障參保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和基層一線就業創業,重點幫助困難畢業生和長期失業青年就業。以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為重點,多層面提供就業援助服務,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幫助6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作為2021年重點民生實事之一,政策如何落地?如何幫扶?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在年齡、身體、技能等方面相對弱勢,家庭和經濟負擔更重、求職難度偏大的實際情況,人社部門將從四個方面入手,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精準幫扶。

    加大援企穩崗擴崗力度,為就業困難人員創造更多崗位,統籌用好公益性崗位,建立公益性崗位排序機制,實施托底安置;鼓勵和引導就業困難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或非全日制工作,實現多樣化自主就業、分時就業;根據就業困難人員自主創業需要,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項目提供創業培訓、政策咨詢、開業指導、稅費減免、擔保貸款等一條龍服務;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專門窗口,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綜合服務,全面了解掌握就業需求,制定個性化援助計劃,給予優先扶持和重點幫扶。

    與此同時,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用足用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和就業補助資金,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以工代訓職業培訓補貼,面向有培訓需求的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并給予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提升困難群體就業能力,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關鍵詞: 提高 人民 生活 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