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兩萬元

2021-03-17 12:01:10

來源:互聯網

    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兩萬元

    記者楊少明報道 “每斤七八十元,創下歷年來新高。去年全鎮靠大櫻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照眼下這趨勢,今年又會是個豐收年!”大連瓦房店市得利寺鎮農業助理程慕芝高興地說。

    進入3月,得利寺鎮的1萬多畝設施櫻桃園里變得異常忙碌,果農加緊采摘,守候在園外的客商馬不停蹄地將櫻桃發往全國各地。大櫻桃已成為大連強農富民的一項支柱產業,全市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來自櫻桃產業的貢獻。

    大櫻桃成長為大產業,是大連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城鄉發展,確立加快發展以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為主的都市現代農業思路,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構筑起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水平繼續保持全國35個大中城市前列。

    2020年,大連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58元,同比增長7.9%,連續14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大連市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破除城鄉協調發展障礙,釋放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新動能。圓滿完成國家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任務,全市99%的村已完成產權制度改革任務;科學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221家,總數達到4661家,納入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達到1.95萬家;認定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6家,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2萬畝,累計201.5萬畝,流轉率達到45%。

    大連以劃定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基準,堅持“穩糧增菜、強果扶花、優牧富漁”發展思路,著力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都市現代農業騰出有效發展空間。大櫻桃種植面積已達33.5萬畝,是10年前的3倍還要多;全國136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大連獨占22席。在農業產業結構的適度調整中,藍莓、草莓、油桃、蘋果等特色農業的種植結構和規模不斷優化和擴大,從春到冬,如今實現均衡錯峰上市,并以較高的市場回報成為農民眼中的“金果果”。

    科技創新是都市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大連市積極引導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特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僅近3年,就培育及引進優、新農業品種上百個。為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圍繞水果、水產、蔬菜、畜牧等優質產業,每年都要確定30多項農業主推技術,促進農業科技快速進村、入戶、到田。

    大連市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出了一批在全國響當當的農業“金”字招牌。擁有59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占全省總數39%;40個遼寧名牌,占全省名牌總數24%。全省11個知名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大連占據5席。“大連海參”“大連大櫻桃”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近年來,大連市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出一條依靠三產深度融合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全市逐步形成莊河市藍莓產業發展帶、瓦房店市蘋果產業發展帶、金普新區和旅順口區大櫻桃產業發展帶以及濱海海洋漁業發展帶。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由龍頭企業擔綱的水產加工企業集群、畜牧加工企業集群、蔬菜加工企業集群已經形成,全市優勢農產品集聚化率達到92%以上。

關鍵詞: 大連 農村 居民 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