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 13:31:32
來源:互聯網
戰略性新興產業驅動沈陽高質量發展
產業增加值5年來年均增速超15%
記者3月15日從沈陽市政府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沈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5%,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推動沈陽轉型升級、引領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重要動力源。在此基礎上,沈陽市圍繞實施重大技術攻關等4個方面開展工作,著力發展壯大新動能。
按照國家發改委產業目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為九大門類40個子類。沈陽市的產業覆蓋其中38個子類。其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IC裝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航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7個產業已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正在積極爭取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經過多年培育,沈陽市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新松集團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國際知名的機器人企業,在國內自主機器人市場的占有率達20%;東軟集團在中國軟件出口企業和中國服務外包企業中排名第一;三生制藥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水平全國領先;芯源微電子成為東北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2020年,全市有省“獨角獸”企業6家、“瞪羚”企業82家、“雛鷹”企業776家;高新技術企業2560家,較2015年翻四番,處于東北地區領先地位。
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沈陽市每年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00項,目前,CT設備、生物醫藥生產線(CDMO)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天零部件增材制造技術、高端軸承技術、耐高溫碳纖維、涂膠顯影設備、真空干泵設備等一批技術和產品正在實現國產化替代;12英寸PECVD產品成功在28納米以上集成電路生產線實現量產,正進軍5納米和3納米試驗線。2020年,沈陽市全社會研發(R&D)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比2015年提高0.49個百分點。
據沈陽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政宇介紹,圍繞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目標,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四方面工作。爭取大數據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納入全國布局,建設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推動東北大學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型試驗裝置等4個項目納入全國“十四五”規劃;大力實施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動重點產業發展,推動機器人、生物醫藥(醫療器械)、IC裝備等重點產業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建立沈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培育儲備庫,在重大項目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搭建、人才引進等方面研究出臺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