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1 11:31:20
來源:互聯網
3月10日上午,沈陽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專場)舉行。沈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政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韓博、市商務局局長趙戈、市金融發展局局長吳向國作新聞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沈陽市發展改革委:沈“十四五”期間 謀劃儲備項目2651個
今年,沈陽計劃億元以上項目開復工1600個;在項目儲備上,力爭全年億元以上項目簽約1500個、落地720個。同時,計劃4月底續建項目復工,6月底新建項目開工。
3月10日,沈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政宇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以來,沈陽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長15%以上,2020年增加值占GDP比重約9.7%,比2015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培育了一批重點產業集群,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今年,沈陽確定了“億元以上項目開復工1600個、產業項目突破1000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的年度目標任務。其中:在項目謀劃上,全力推進全年項目謀劃2700億元任務目標;在項目儲備上,力爭全年億元以上項目簽約1500個、落地720個;在前期手續辦理上,力爭3月底完成招投標工作,4月底續建項目復工,6月底新建項目開工。
“十四五”期間,沈陽市重點圍繞“一樞紐四中心”“三個示范”和“兩個表率”目標任務,謀劃儲備了2651個項目,總投資2.2萬億元。
沈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圍繞“老原新”產業 制定產業鏈提升計劃
沈陽力爭到“十四五”末,在制造業規模上實現跨越式提升,將實施重點產業鏈提升行動、工業強基行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
3月10日,沈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韓博在發布會上介紹,目前,沈陽擁有華晨寶馬、上汽通用等世界級企業,帶動零部件配套企業336戶,高端輪胎制造規模位居東北首位。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水平顯著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占比由2016年的21.1%提升至26.3%,聚集了沈鼓集團、三一重裝、特變沈變等“國之重器”,累計培育國家、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91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沈陽工業也面臨一些困難”,韓博舉例,比如工業的總體規模與國內其他副省級城市相比還是偏小的;產業結構仍亟待優化調整,傳統產業占比偏大,比如汽車產業占比達到了47.7%。“十四五”期間,沈陽將重點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包括加快推動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等“老字號”產業改造升級,冶金、石化、建材等“原字號”產業深度開發,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字號”產業成長壯大,力爭到“十四五”末,在制造業規模上實現跨越式提升,同時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實施重點產業鏈提升行動方面,圍繞“老原新”產業,圍繞“5+3+7”產業體系,逐個產業制定產業鏈提升行動計劃,下一步還會進一步延伸,不局限于這15個產業。同時,圍繞產業鏈提升,具體實施“1+4+N”推進框架,“1”是一張產業鏈圖譜,逐個產業圍繞全球、全國、本地產業發展情況繪制產業鏈圖譜;“4”是制定企業、項目、園區、重大事項“四個清單”;“N”是每個重點項目要編制“魚骨圖”。
在實施工業強基行動方面,今年將圍繞航空、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率先實施36個項目。
在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面,沈陽將繼續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每年推進100個智能升級項目,擇優支持10-15個智能升級行業示范。全面梳理制造業智能應用場景清單,培育一批數字化場景示范應用,支持更多企業依靠“上云用數賦智”實現轉型發展。
沈陽市商務局:打造“一街一特色”盛京夜經濟場景
沈陽將推動太原街、中街等重點商圈和重點商業街區改造升級,培育打造“一街一特色”盛京夜經濟場景;舉辦中國沈陽首屆品牌二手車博覽會;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
3月10日,沈陽市商務局局長趙戈在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盡管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沈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2年仍增長近30%;城鄉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增長近60%和90%。最終消費支出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在消費結構方面,居民消費個性化、品質化特征日益明顯,化妝品類、可穿戴智能設備等高端時尚消費和教育文化娛樂等服務性消費大幅提升。此外,消費環境也明顯改善。全市十余家行業協會組建誠信聯盟,倡導“誠信經營,放心消費”;推進建設以肉菜流通追溯為基礎的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成1126個追溯節點,基本可實現重要商品流通安全溯源。
不僅如此,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實現4.8億元,較上年增長11倍。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壓力,外貿進出口仍保持超千億規模;完成服務外包執行額4.7億美元,同比增長58.5%,是2016年獲批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當年的3.3倍。
消費是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是國家擴大內需的根本所在。趙戈稱,今年或今后一個時期,沈陽市在穩定和擴大消費方面,全市商務領域要著力開展6大消費促進行動。
一是提升傳統消費。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推動汽車、家電下鄉,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政策,舉辦中國沈陽首屆品牌二手車博覽會。二是發展新型消費。促進大型商業綜合體、百貨店、專業店等創新完善商業服務業態和功能,增強體驗式消費;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三是加強消費平臺建設。推動太原街、中街等重點商圈和重點商業街區改造升級,培育打造“一街一特色”盛京夜經濟場景,完善15分鐘便民生活圈。四是開展促消費活動。組織策劃“購物節”等一系列全市性商業促銷活動,全年連續不間斷,活躍消費市場。五是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動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品牌經濟,促進高端時尚消費。六是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強商品市場、大型零售商業設施布局建設引導,深入推進電商、快遞進農村,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流通效率。
沈陽市金融發展局:金融業務規模和從業人員數量位居東北地區首位
目前,沈陽金融業務規模和從業人員數量位居東北地區首位。在資本市場建設方面,沈陽將爭取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上市企業數量和質量上取得雙突破。
昨日,沈陽市金融發展局局長吳向國在發布會上介紹,目前,沈陽市金融業務規模和從業人員數量位居東北地區首位,其中,后者人數已達到7.3萬。截至2020年末,沈陽市有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共1278家。
2020年,沈陽新增貸款占全省增量的一半,持續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資金保障。保險業2020年保費收入達到356億元,同比增長3.2%;賠付支出155.6億元,同比增長29.6%。
吳向國介紹,下一步,沈陽金融業將聚焦“一樞紐、四中心”工作目標,重點做好6方面工作,分別為發展產業金融、壯大直接融資、深化普惠金融、布局金融科技、優化信用生態和強化金融監管。在布局金融科技方面,將依托金融商貿開發區、東軟軟件園、沈陽國際軟件園、東北金融后臺大數據服務中心,大力引進金融科技龍頭企業,重點布局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產業,逐步打造“一區二園一基地”金融科技產業格局。并優化信用生態,以企業征信平臺為載體,加速推進征信系統建設。擴大征信平臺市場化應用,進一步完善征信報告,加速推進征信評分子系統上線,全面實現地方征信在銀行機構獲客及貸前、貸中、貸后管理的全場景應用,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吳向國補充,沈陽市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大力推動企業到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以及區域股權市場進行上市或掛牌融資。截至目前,全市有24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主板16家,中小板3家,創業板4家,科創板1家。港交所(H股)上市公司7家,累計實現融資977.6億元。有新三板掛牌公司49家,累計實現融資17億元。有1480家企業在遼股交掛牌、展示,累計融資95.24億元。
下一步,沈陽市將圍繞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期間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總體目標,以加快培育上市后備資源為基礎,以推動增加報輔企業數量為重心,以建立健全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機制和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保障,提升基金業和區域股權市場的服務功能,進一步強化輔導、報審、上市掛牌“三個一批” 梯隊建設。爭取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上市企業數量和質量上取得雙突破。
遼沈晚報記者 張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