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12:01:12
來源:互聯網
干部作風關乎黨的形象,關乎事業成敗、民心向背。改進作風,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2019年7月以來,鐵嶺市委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在各級黨委、政府工作中的監督作用,在全市推行“電視問政”工作制度,通過當地廣播電視臺開設的“問政鐵嶺”欄目,聚焦人民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劍指庸懶散,以問題倒逼政府轉職能、干部轉作風,以作風轉變強化干部的責任擔當,持續推動公共服務質量大幅提升,一大批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問題得到解決。
一年多來,“問政鐵嶺”先后播出13期,曝光問題136個,92名相關責任人受到黨紀處分或組織處理。目前,所發現問題已全部整改完畢。
聽民聲,促整改,轉作風。“電視問政”以其特有的力量,“問”出了鐵嶺干部作風的新氣象,“問”出了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的新高度。
聚焦“病灶” 創新監督渠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劃,鐵嶺市首場“電視問政”節目——《問政鐵嶺——工作作風轉變進行時》于2019年7月15日晚與觀眾見面。
現場播出的暗訪短片里,一些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懶散作風讓在座的相關負責人臉紅冒汗、如坐針氈。
節目打破此前輿論監督“隔空喊話”的困局,鏡頭前,面對主持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的提問,被問政部門負責人直面問題,或坦承釋疑,或誠懇檢視,或當場作出限期整改、接受社會監督的承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19年,為推動各級干部積極轉變作風,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百姓冷暖,把人民群眾關切的急事、難事、愁事和盼望的事解決好,鐵嶺市借鑒國內其他城市“電視問政”的成功經驗,在全市推行“電視問政”工作制度。
為使此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鐵嶺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鐵嶺市電視問政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任副組長,組織、紀檢等市直各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電視問政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進“電視問政”工作。
隨后,在鐵嶺廣播電視臺組建了“問政鐵嶺”欄目組,并將每月20日定為“鐵嶺問政日”。通過“電視問政”的形式,聚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城市建設、環保治理、脫貧攻堅、營商環境、群眾急難愁盼等問題,通過前期暗訪、現場問政、事后跟蹤,把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
鐵嶺市委主要領導對“問政鐵嶺”欄目高度重視,每期節目都親自調度、部署重點選題,大力推進“電視問政”工作;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帶隊到外地考察學習,每期節目都參與策劃、審查;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紀委監委通力配合,確保節目錄制暢通順利;問政辦和欄目組緊密跟蹤整改情況,并在下一期節目中公布整改結果,通報問責情況。
找準“癥結” 倒逼責任落實
“堵在俺家門口的‘馬路市場’沒有了,俺家的生意都好了許多,現在每天的收入能達到1000多元。”在調兵山市大明鎮,經當地政府對嘈雜的市場進行強力整治后,利客隆旗艦賣場的生意越來越好,經理欒小博滿心歡喜。
記者在現場看到,第六期“問政鐵嶺”曝光的“馬路市場”已不見蹤影,大部分商戶搬進了鎮南側的露天市場,一些占道經營的商販搬進了馬路東側的農貿大廳。
以問政倒逼責任,以責任強化擔當。針對“電視問政”反映出來的問題,鐵嶺市問政辦要求涉及的各部門、各縣(市)區及相關責任單位必須成立專門的整改工作組,深入現場辦公,對節目曝光的問題進行限時整改。
報廢機動車的廢油、廢液、廢電池等廢棄物,如不經過嚴格的回收處置將對土壤造成污染。以前,一提到這個問題,開原市民馬明祥總是憂心忡忡,因為他家附近就有這樣一個違規經營的報廢車拆解市場。
“問政鐵嶺”記者暗訪發現,這個市場內有的公司在無特種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的情況下,違規經營報廢機動車拆解。此事被“問政鐵嶺”曝光后,當地政府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并派出聯合執法小組,果斷關停了這個市場。
杏山村地處偏遠,而連接村東、村西的杏山橋施工工期卻一拖再拖,不僅耽誤村民出行,還影響糧食出售。
問題經“問政鐵嶺”曝光后,當地領導高度重視,立即責成杏山村所在鎮成立由鎮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杏山橋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輪流到杏山橋施工現場值班,監督施工進度,短短20天就把橋修好了。
“橋修好了,俺們村民出行實在太方便了,糧食也賣上了好價錢,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今,杏山橋已成了村民的幸福橋。
在嚴格的紀律保障下,在強有力的監督下,“問政鐵嶺”動真碰硬,整改雷厲風行,節目開播以來,所曝光的42類136個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完畢。
嚴肅問責 促干部作風轉變
“電視問政”充分發揮了新聞媒體監督作用,也凝聚了組織、監察部門的力量,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盯緊媒體曝光問題的整改落實,強化監督檢查,跟進問責問效,整改過后再殺個“回馬槍”,讓干部切實警醒起來、“奔跑”起來,走好問題整改“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