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11:47:41
來源:互聯網
鄉鄉有扶貧基地 戶戶有增收項目
朝陽十八點二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多虧了黨的扶貧好政策,讓咱住上了新房子,發展起養牛業。現在,日子是越過越有奔頭!”2月25日,在朝陽市建平縣三家鄉小新地村,朱成坤興奮地說。
朱成坤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通過辛勤勞動,發展起家庭養牛業,去年僅養牛一項便實現收入5.5萬元。如今,擺脫貧困的朱成坤越干越有勁頭。
朱成坤家發生的變化,僅僅是朝陽市18.2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一個縮影。
朝陽市曾是我省貧困人口最多、脫貧任務最重的地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面實施脫貧攻堅戰以來,朝陽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四級書記”抓扶貧,黨政領導雙分管,班子成員齊上手,壓實26個行業部門責任,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低保兜底等十大舉措,在精準扶貧上下功夫,在全覆蓋上求實效。到2020年年底,朝陽市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62個貧困村全部銷號,現行標準下18.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現在,鎮里建立了蔬菜大棚扶貧基地,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打工就業,還不耽誤發展家庭養殖,每年享受產業分紅,咱致富增收的路子越來越寬,生活越來越好了!”在北票市東官營鎮東官營村,建檔立卡戶于清利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來,東官營鎮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到2020年年底,全鎮共發展設施農業扶貧基地、肉雞養殖扶貧農場、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基地39個,801戶建檔立卡戶戶均項目達到4個,戶均增收5500元。
鄉鄉有扶貧基地,戶戶有增收項目。“十三五”期間,朝陽市累計投入資金2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566個,全面實現縣鄉村戶產業項目全覆蓋,貧困戶產業覆蓋率平均達到300%以上。各鄉鎮圍繞特色種植、養殖、設施農業和扶貧果園等扶貧產業,累計建設高標準扶貧產業園269個;各村級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產業園、扶貧農場等經濟實體2002個,通過發展產業、盤活資產、開發資源等形式,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全部達到5萬元,10萬元以上的達到40%。
“黨和政府幫我圓了新房夢,現在,全家人享受低保政策,看病住院能報銷,孫子上學不花錢。”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臥虎溝鄉九神廟村,今年72歲的建檔立卡戶葛長和對記者說。
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十三五”期間,朝陽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累計投入資金6.2億元,改造貧困戶危房29048戶;累計投入資金14.4億元,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補充保險等“四重保障”,平均報銷比例達到92%以上,25種大病、10種重病患者住院報銷比例達到95%;累計減免學前、義務、高中、中職等學段收費7421萬元,受益貧困學生53476人。朝陽市還把低保兜底作為最后防線,全力做到應保盡保,低保兜底貧困人口8.7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48%,連續5年提高低保標準10%以上,托起了貧困群眾“穩穩的幸福”。
“十四五”期間,朝陽堅持力度不減、政策不變、舉措不松,推動從消除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轉變,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