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 15:01:09
來源:互聯網
這是一支駐扎科爾沁沙地南緣68年的團隊,幾代科技工作者戰嚴寒、斗酷暑,開展沙區農林應用科學研究與示范推廣,提出農林牧業3∶4∶3的合理發展比例;總結出的灌木固沙為主的綜合治沙方法被列為我國三大治沙法之一,填補了全國灌木治沙史的空白;開創了樟子松人工治沙先例,帶動我國三北地區樟子松固沙造林超千萬畝;選育出綜合指標優于樟子松的彰武松、沙地樟子松優系、阜花系列花生等農林新品種,讓沙土生金。這就是省農科院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幾代人接續奔跑,書寫大漠風流。
阜新市的沙化土地面積居全省之首,省農科院沙地所將研發基地設在阜新市彰武縣北部的章古臺鎮,扎根一線,做好沙地綜合治理與利用。
在省勞動模范,沙地所黨委書記、所長于國慶的帶領下,沙地所全體職工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樣板建設,開展以林果草、林果藥、林果經、林果糧等復合經營模式和草食家畜為牽動的林果草畜循環農業研究與推廣。
沙地所在章古臺鎮打造了千畝草原生態觀光科普園,省內唯一沙地中草藥圃,建設包括林業科普區、果樹立體復合模式、沙地旱作農業、節水農業、高效畜牧業、觀光農業等在內的現代生態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為服務遼西北草原生態恢復建設不斷探索經驗。
探索生態修復與沙區百姓致富同步發展之路。近年來,沙地所專家團隊以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和帶民致富為己任,深入農業一線,在花生、玉米、蔬菜、果樹、水稻、甘薯、肉羊、旱作節水等示范基地建設中發揮了技術支撐和示范引領作用。
在阜新市大力發展花生產業過程中,沙地所針對阜新地區花生品種雜、單產低、效益差的問題,重點開展優良品種引進繁育、先進栽培技術推廣應用。通過實施機械化生產,建設示范基地,開展技術指導培訓,收到了明顯成效。目前已選育出阜花系列花生新品種28個,以阜花17號為代表的新品種在省內花生栽培推廣面積中超30%,實現畝增產15%。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