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0 12:46:31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崔 治
凌晨5時,洗漱完畢,穿上棉襖,抄起手鋸,爬上山坡,直奔果園。在寒風中,他們細致地修剪果樹的枝條,臉和手都凍得通紅……年前這一個月,義縣果蔬特派團團長、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宏和他同為科技特派員的愛人于輝每天都如此忙碌。鄉親們都笑著說:“這對夫妻專家比咱果農還上心。”
“老王,啥時候來咱家幫忙剪剪枝!”在義縣張家堡鎮報恩寺村,村民見到王宏十分親近,紛紛往自己家中拉。“這可是‘財神爺’呀,咱家果園經過他的改造,蘋果都出口國外了,那可沒少賺,科技特派員真是幫咱種出了‘搖錢樹’!”村民鞏鳳龍笑著對記者說。
果園里,王宏接過鞏鳳龍的手鋸,干凈利落地鋸掉枝條,站在旁邊的鞏鳳龍一臉憨笑。“這是高光效整形修剪,不是樹枝越多結果越多越好,我們要的是成果的質量,剪掉多余的枝條才能給果實提供足夠的光照和營養,優等果才能賣上好價錢。”王宏邊剪枝邊指導。
“最開始,村民有自己的想法,后來看到修剪后的果樹賺了錢,就都來找我們幫忙。”這些年,王宏和于輝大部分時間是在報恩寺村度過,他們每天行走在各家各戶的果園之間,用科技幫助村民,讓果樹結出“致富果”。
在果園里,于輝當起了女主播,邊教邊拍攝,邊走邊講解,讓義縣果農在家里接受線上培訓,掌握果樹的修剪技術。“因為疫情原因不能集中培訓,我就用手機直播講解。現在,果農都學會了用手機學習,還經常和我探討果樹管理問題。”于輝的直播很受歡迎,果農紛紛點贊。
2005年,我省啟動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王宏帶領的果蔬科技特派團自此扎根義縣。如今,在科技特派團的努力下,果蔬種植已成為義縣的主導產業,義縣先后被評為全國早金酥梨生產示范縣、省寒富蘋果生產基地示范縣。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如今,科技特派團讓義縣農民嘗到了科技的甜頭。截至目前,義縣有專業科技特派員49人,開展各類培訓40余場,培訓種養業技術骨干100余人,培訓農民1.5萬人次,推廣種植、養殖新技術10項,服務農民5000戶,為義縣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