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鋼坯遠期現貨暴雷:賣盤貿易商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

2020-07-15 10:42:52

來源:期貨日報

近幾日,唐山地區有點不太平。7月12日5.1級地震過后,周末“鋼都”唐山的鋼貿圈再現鋼坯遠期現貨暴雷。

“此次唐山遠期鋼坯違約事件緣起于兩家貿易商前期賣空遠期鋼坯,沒有及時在盤面進行買入套保,導致在鋼坯價格大漲后虧損嚴重,資金鏈斷裂,不能完成合同履約,共涉及鋼坯的量約20萬噸,涉及的買方貿易商約30余家。”光大期貨研究所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說。

據了解,受需求回暖以及成材價格上漲帶動,4月以來唐山鋼坯價格穩步上漲,最近唐山普碳方坯出廠價格為3400元/噸,較4月初上漲約400元/噸。

邱躍成認為,此次遠期鋼坯出現違約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鋼坯現貨價格大漲后賣盤貿易商虧損嚴重;二是賣盤貿易商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了本次暴雷事件的一些細節:事件起因為唐山三家較大鋼材貿易商放空約18—20萬噸鋼坯遠期現貨,據預估該批空單價位約為3230—3240元/噸,約定交貨日期為7月10日。隨著近期宏觀利好推動黑色系期貨持續上漲,鋼坯現貨與遠期現貨價格亦跟隨上漲。截至上周五,若賣出方從市場采購鋼坯履約交貨,則將虧損約150元/噸,差價虧損預估至少3000萬。而保證金方面,依照目前市場價3400元/噸,15%的保證金收取,預計20萬噸貨物,貨值為6.8億元,保證金受損約1億。目前唐山主流倉儲鋼坯庫存30.73萬噸,本次違約事件涉及貿易商眾多,且貿易商模式均為上下游同步簽訂合約,故本次事件對涉及其中的貿易商影響可見一斑。

何為鋼坯遠期現貨?

該行業人士介紹,唐山鋼坯和帶鋼均有遠期現貨銷售模式,屬本地特色,興起于2017年。本地鋼貿商一般稱其為鋼坯“放空單”業務,貿易模式為雙方簽訂一份購銷合同,合同中注明商品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質量標準、交供方對質量負責的條件及期限、包裝標準,包裝物的供應和回收、合理損耗標準及計算方法、交貨方式以及費用承擔、付款及結算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簽訂合同后,買方向賣方支付貨值總額15%的資金作為保證金,到期日賣方向買方交付鋼坯。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種模式流行開來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因為相對現貨價格,遠期貿易會在當前市價下浮幾十元成本,對于規模較大貿易商,可帶來可觀的利潤。二是因為采用保證金制度將大幅減少企業的資金占用。例如3400元/噸的鋼坯,若現貨市場采購1000噸,實際需資金34萬元,但若通過遠期合同采購,只需5.1萬元。三是因為遠期貿易提前鎖定了賣出價格,但在約定的交貨日期之前,賣方可擇低買入鋼坯現貨,這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機會,可獲利幾率更大。

據悉,在實際交易中,鋼坯遠期貿易主要參與者為鋼材貿易商,基本以大型貿易商賣空為主,部分小型貿易商以轉賣合同賺取價差,該部分為虛盤,雖有合同但最終并不以現貨成交,只結算貨款與訂貨價格的差額。故唐山本地鋼坯遠期貿易體量難以估計,本地交易較為火爆,市場參與者眾多。

本次違約事件對當地市場影響幾何?

據悉,唐山本地鋼坯日外賣量為5—7萬噸,2016—2019年月均外賣量分別為216萬噸、180萬噸、159萬噸、149萬噸,而2017—2019年本地月均需求量分別為184萬噸、168萬噸、180萬噸。由以上數據可知,鋼坯實際每月的供給量略小于需求量,但供需缺口不大。而本次違約的20萬噸,對于本地市場實際造成供給缺口影響有限。

唐山本地一位鋼企人士告訴記者,本次事件是三家貿易商違約,直接影響與其簽訂合同企業的盈虧,目前市場上現貨價格并未造成明顯波動。但從長遠來看,本次違約事件會讓更多遠期貿易參與者進入觀望狀態,等待本次事件的解決方案。本次事件實質為以企業自身信用為背書的貿易模式,遭遇信用風險爆發,對唐山鋼坯市場影響深遠。現貨交易以信為本,缺乏外部監管的情況下,只能依靠企業自身信用擔保。經歷過本次事件,今后鋼坯貿易信用門檻將變高,體量小或信用不夠的企業,預計做鋼坯遠期貿易賣出空單將難以尋找買方,可預見遠期現貨貿易流動性將大幅下降。

在上述受訪人士看來,鋼坯遠期貿易的弊端在于缺乏平臺背書以及外部監管,僅依靠企業間一紙合約作為憑證。這種模式之下,遭遇一段連續上漲行情,短時間就可將鋼坯賣方的損失推升至難以承受的程度,企業現金流難以周轉時,違約幾率較大。但若賣方企業在賣空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以同等或部分比例通過做多來進行套期保值,鎖定現有利潤,那么企業的大部分風險都將轉嫁給期貨市場的投機者,而企業將承擔的風險僅為基差擴大的差值,做到風險可控才是企業平穩經營、長遠發展之計。

鋼貿商后期如何用期貨工具做風險管理

鋼坯貿易商大多資金規模龐大,上游與鋼廠簽訂長協,下游銷售軋材廠,是鋼材市場的“蓄水池”,是天然的風險者,那么,在現階段鋼坯遠期貿易模式遭受考驗時,貿易商是否能利用期貨工具規避經營風險呢?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近幾年鋼企和鋼貿商紛紛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工具,來幫助企業解決產品庫存高、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波動大等問題,整體風險管理意識明顯提高,但不同企業也是分化較為明顯,相對看大型企業、華東區域的企業風險管理意識要強于中小企業、北方及西部地區企業。

唐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貿易商在看好市場情況時,預計鋼廠結算價將上漲,可在期貨盤面提前布局部分螺紋鋼主力多單,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可釋放一定的風險敞口。此時,在現貨市場鋼材價格上漲,采購價上升時,期貨盤面有一定收益可彌補對沖現貨損失。

事實上,與下游軋材廠簽訂銷售合同方面,看空市場時,也可提前在期貨盤面布局與合同相對應數量的螺紋鋼主力空單,同樣達到“放空單”效果,鎖定最高現貨成本。

邱躍成為貿易商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從自身具體狀況和風險管理偏好出發,明確風險管理和套期保值的目標;二是應密切關注市場變動,加強對市場的分析和把握,必要時求助專業機構;三是根據自身敞口情況、風險管理偏好和財務目標等要素,制定最適合自己的套期保值策略和交易方案。

隨著我國期貨市場不斷發展,規范化的金融工具日益成熟,當前期現結合已成為實體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各企業在實際經營中,可充分利用期貨、期權等工具,制定套期保值方案并嚴格執行,達到風險可控、穩健經營。

關鍵詞: 唐山鋼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