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09:14:19
來源:全天候科技
受此影響,跟誰學盤中一度大跌9.9%,不過最終收盤報31.20美元,僅下跌0.64%。
在周二發布的報告中,香櫞稱,跟誰學展示的財務狀況不可信,即使該公司有些營業收入,其在美上市中概股也應該立即暫停交易,主要提到了以下問題。
跟誰學去年收入激增卻鮮有媒體報道和機構市場研究覆蓋
報告指出,據跟誰學公布,在赴美上市那年、去年一年,營業收入增長432%,毛利率75%。對比業內巨頭新東方、好未來和在香港上市的新東方在線,他們在各自上市那年的營收分別僅增長46%、57%和46%。
報告稱,跟誰學所處的是競爭激烈且透明的在線教育領域。像這種增速的公司應該會廣為人知,被媒體大批報道。而在它上市時,卻沒有一家中國或美國媒體稱其為超高速增長企業或者顛覆性的企業,或是在快速增長方面給予任何贊譽。
報告舉了以下例子,顯示跟誰學在中國官方媒體和知名咨詢研究機構眼中毫無存在感:
今年3月,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管的《中國消費者報》開展在線教育消費者體驗調查,涉及學而思、騰訊課堂、作業幫、中國大學mooc、猿輔導和新東方在線等多家平臺,卻沒有納入跟誰學。當月,《中國消費者報》舉行的另一項在線教育平臺調查也沒有跟誰學的身影。
本月,光明日報發布的在線教育調查同樣沒有涉及跟誰學。
在艾瑞咨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AI+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以及上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流量月度分析報告”中,對于在線教育龍頭企業,都沒有提到跟誰學。
QuestMobile發布的今年春節前后在線教育平臺表現分析中也沒有提到跟誰學。
原有和預期業績均造假
香櫞認為,跟誰學多達70%的營業收入都是虛報的,而且該公司無意放慢這種詐騙的步伐,其業績預期和此前實際公布的業績“一樣愚蠢,一樣虛假”。
報告用以下圖表展示了新東方、好未來和新東方在線分別在上市那一年及此后兩年的營收增長百分比,他們都明顯低于跟誰學去年的增速及預期今明兩年增速。跟誰學預計今年營收增長183%,明年增長70%,新東方在上市后第一和第二年分別增長20%和39%,好未來分別增長53%和25%,新東方在線增長41%和24%。
跟誰學如何作假?明星講師收入畸高
跟誰學是如何實現超速增長的?報告認為,跟誰學在IPO宣傳時自稱通過科技提升教育,后來意識到公司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很少,這種賣點說不通,所以改為“明星講師”。這些教師沒有和跟誰學簽合約,也沒有個人網站,除了跟誰學,也沒有在其他地方提到過他們的名字。他們在跟誰學平臺的收入比新東方等知名在線教育平臺講師的高十倍。
報告中,香櫞展示其調查了跟誰學明星講師的一些最熱門課程,它們占今年一季度跟誰學所有網課的20%以上。如下圖所示,18個班共有3.4726萬個ID注冊學習,其中2.7558萬個是獨立ID,他們同時選擇了至少兩個班的課程。這些ID共帶來收入超過7090萬元人民幣。
根據這些樣本,香櫞推算其他未追蹤課程的收入,估計今年第一季度K-12課程的收入為3.16億元,比去年四季度這類課程收入7.73億元減少了將近60%。
鑒于過去四個季度,跟誰學幾乎每個季度的收入都將近翻倍,香櫞推算,去年全年可能有多達70%的營業收入都是虛假收入。
報告稱,K-12課程的營業收入占跟誰學總收入的80%以上,所以實際總收入可能遠低于財報公布水平。
四大經營疑點
報告稱,經過廣泛的盡職調查,香櫞的數據顯示:
跟誰學的大部分學生都來自低線城市,大部分中國一二線城市的父母從未聽說過跟誰學。
武漢及周邊地區的生源幾乎占今年一季度跟誰學在線學生人數的一半。這進一步支持了香櫞的跟誰學收入大部分造假觀點,因為武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給學生提供了大量免費網課。這也暗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跟誰學起初的學生類型可能沒有很大的差異,此前的銷售收入大部分都是夸大的。
重復課程(即同一講師在同一時間給不同年級的學生講授同樣的課程,這種課在統計時按不同的課程計入)可能是虛增收入的一種方式,可以充當跟誰學愚弄審計者的工具,用來彌補營收的不足。
面對批評,跟誰學管理層的解釋沒有說服力,相比經營誠信,他們對保護股價的興趣更高,他們遞交的文件里可以發現很多可疑的交易。
香櫞呼吁成立跟誰學內部審計團隊,更密切地調查就學的學生人數和營業收入。香櫞研究認為,跟誰學的報告數據和實情相差很大。
跟誰學中國資信報告和遞交美國監管文件披露的利潤相差75%
報告稱,跟誰學在中國發布的資信報告披露,2018年凈利潤1125.2萬元,在遞交美國證監會(SEC)的報告中,跟誰學披露2018年凈利潤為1965萬元,前者比后者少了74.6%。
跟誰學對此的解釋是,這種差距反映出,在2017年公司重組剝離2B業務后,中美通用會計準則(GAAP)的差異,這是合理、合法的,與經營數據完全無關。
但香櫞認為,根據SEC文件披露的股權剝離內容,跟誰學管理層在說謊。
報告援引跟誰學的F-1文件稱,在跟誰學2017年處置其股東對北京百家視聯科技和北京百家云圖科技所持的所有股權以前,這兩家公司的業務無足輕重,對跟誰學公司的經營沒有重大影響。而20-F文件顯示,2017年剝離上述子公司造成跟誰學的估價備抵減少630多萬元,600萬元可不是小數目。
報告由此發問:既然是一筆“無足輕重”的交易,它是怎樣讓跟誰學的SEC文件和中國資信報告所披露凈利潤相差75%的?
報告提到,跟誰學沒能解決一些關聯公司在將跟誰學賬面費用挪走的擔憂。這些公司曲解了研究機構Grizzly Research此前的批評,稱“北京優聯將利潤轉給了跟誰學”。Grizzly Research此前認為,這些相關公司就是跟誰學的變種。因為他們發布招聘時也掛上了跟誰學的名號。香櫞認為,這跟以前看到的其他中國企業欺詐行為類似。
另一個警報信號:偽造大批學生用戶
報告稱,跟誰學不止一次被指通過在微信群植入假冒的學生用戶虛增收入。其引用了機構Leaps Capital提供的跟誰學冒牌學生賬號評論。
報告稱,根據Leaps Capital的研究,70%的課程評論來自用戶名為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政界人士的用戶,很多賬號用的是假的用戶圖像。Leaps Capital認為,約80%的用戶是偽造的。
Leaps Capital分析跟誰學的視頻流軟件發現,跟誰學甚至不能支持雙向的溝通,這本來是實現視頻直播的關鍵。因此Leaps Capital認為,跟誰學50%的所謂大視頻課程都是錄像,并不是實時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