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券商把脈全球經濟 預期國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

2020-03-17 11:26:05

來源:券商中國

周一,A股未能走出萬眾期待的獨立行情。

而就在A股補跌效應發威的當口,國家統計局3月16日公布了今年前兩個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工業、消費、投資均創下或接近同期歷史最低,反映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超過預期。

事實上,當前逆周期政策對沖已全球升溫,盡管美聯儲的100基點緊急降息引發市場憂慮,但經濟學家們卻普遍認為,國內將進一步迎來政策調節,關鍵問題在于時間和力度的把握。

在這個欲抄(底)還休的時點,國內究竟是經濟低點已過,還是風險仍存?

券商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3月16日,在美聯儲釋放降息大招,美股股指期貨應聲下跌后,A股市場也迎來了全線下跌。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下跌3.4%失守2800點,深市三大股指跌幅亦高達5%以上,兩市超百只個股跌停,拋售情緒打壓市場。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2月宏觀經濟數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下降20.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下降24.5%,均創下或接近同期歷史最低,顯示出我國為控制疫情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平安證券宏觀團隊預計,3月份經濟數據雖然會有好轉,但同比增速難以實現正增長。目前全國除湖北外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了60%左右,當前的生產活動仍遠遠低于去年同期。而疫情在海外的蔓延,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降,給我國出口、制造業投資進一步帶來下行壓力。

“從當前數據看,一季度GDP增速亦會較低。”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分析認為,截至16日,3月日均發電耗煤為50.4萬噸,顯示工業運行尚未完全恢復。近年來工業GDP增速與工業增加值增速一般是1倍的關系,正常情況下第三產業GDP增速會略高于工業。但當前第三產業GDP增速應亦同樣比較低,所以從當前數據看一季度GDP增速會比較低,不排除負增長。

然而,也有人在不甚樂觀的宏觀數據中,看到了破局的希望。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盡管疫情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部分脆弱的經濟體有可能爆發經濟危機,但對于我國而言,目前疫情形勢全球最好,其他國家剛開始封城或進入緊急狀態時,我們正在加快復工復產。

在他看來,前兩月實體經濟的結構數據也有些許亮點,可能下列領域將率先從疫情的愁云慘淡突圍。其中,1-2月集成電路產量、太陽能發電量同比逆勢增長10%左右,顯示高技術制造業、生態保護相關等領域受政策支持,即使有疫情沖擊仍能維持正增長;同時金融業成為服務業中為數不多的正增長行業;施工面積的正增長,則意味著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乘數效應仍在;此外,疫情對于互聯網行業是發展機遇,預計未來幾個月云辦公、云教育等網上服務業增長將較為顯著。

警惕海外債務危機擴散

事實上,除了國內宏觀經濟數據預期有限,人們對于市場最大的擔心仍舊來自海外。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直言,“我們正站在新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稱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并將美聯儲的降息舉措斥作“飲鴆止渴”。

更加冷靜一些的觀點則指出,海外疫情擴散的負反饋效應,使得國內出口將面臨三重壓力,即國內外供給短缺以及外需萎縮;同時以科技為代表的新基建,可能會因為全球產業鏈的疫情沖擊而受到負面影響;而疫情疊加原油價格戰,國內PPI通縮形勢可能將更加嚴重,將對企業盈利等方面都將造成不利影響。

基于這一背景,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此次美聯儲直接將利率降到0再無可降,可能是一種無奈的回應。他表示,市場當下真正的困境其實在于疫情不確定性沖擊下,衍生的對于美聯儲和政府的極度不信任和政策實施效果的擔憂。要想扭轉市場過于悲觀的預期,就應該給予各項政策效果更多的確定性,這也可能是未來市場預期真正扭轉的信號。

“如果只是單純的股市下跌,未必會產生金融危機。但如果出現了債市的下跌,就要對金融危機高度警惕。”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提示,過去10年的全球低利率環境,極大地刺激了歐美的政府和企業部門舉債。而近期由于新冠疫情的擴散,以及股市和油價的大跌,都可能會使得部分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出現償債困難,進而導致了流動性收緊和出現債務危機的風險。

但他同時表示,相比于歐美而言,當前中國債務風險完全可控。首先得益于2017年開始的去杠桿,國內債務率總體穩定;其次政府債務仍低,可以轉移杠桿;同時我國以內債為主,中國企業部門的債務風險主要靠銀行體系來承擔,因而只要中國的銀行業流動性保持充裕,爆發企業債務危機的概率就很低。

后續財政政策寬松可期

在談到接下來的經濟走向時,太平洋證券宏觀團隊認為,疫情沖擊下,原本高位增長的房地產投資大幅下行,未來房地產政策有一定空間;制造業在前期貨幣政策傾斜條件下,還未回暖即被沖擊回;基建未來受財政政策利好或有所回升;制造業2019年增速下滑拖累整體,若未來緩慢上行則可帶動整體投資上行。未來政策關注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中國經濟開工后有望恢復,而海外仍有一定時間影響。目前全球貨幣政策空間有限,需求方的刺激需要財政政策發力。

事實上,統計局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在介紹2020年1-2月經濟運行情況時,有四點尤其值得關注:全年發展目標要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怎么設定;下一步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對沖政策;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是明確的;適當地提高赤字率是有空間的。

郭磊對此解讀,經濟數據偏低和MLF利率未動加大了對全年GDP目標的理解分歧;但從就業和統計局解讀看,下一步更大力度對沖政策具有確定性。海外疫情仍在左側,全球貨幣政策已空間偏窄;但中國還有財政政策待出。經濟大概率低點已過。只是當前資產定價反映的更多是一季度貨幣政策推升估值的過程,故應當關注護城河資產,慎對高估值資產。

同樣在3月16日,央行開展1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保持中標利率穩定在3.15%,超乎市場預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對此認為,未來貨幣政策還會有進一步的寬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據他判斷,未來MLF利率會按央行自身步調進一步的下調,結合中國的疫情恢復情況與宏觀經濟狀況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不盲目跟隨美聯儲。貨幣政策總體會有進一步的寬松,MLF每個季度會有10bps的下調空間。但存款基準利率短期之內應當不會調整,更主要的還是通過精準滴灌方式更多向中小企業讓利。

關鍵詞: 券商 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