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18:13:01
來源:華夏時報
新能源車概念板塊持續走強。Wind數據顯示,2月17日收盤,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數(指數代碼:930997)收盤1576.68點,今年以來漲幅59.27%、同期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2.18%、0.47%。
多名市場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受政策暖風向新能源行業傾斜,以及國家轉型需要的影響,更多細節政策配套出臺后,新能源景氣度上升。同時,特斯拉在國內建設工廠,帶來“特斯拉效應”,將帶動新能源車供應鏈,促進相關發展。
A股投資者“大刀闊斧”布局新能源車領域之時,外資卻在上演“大逃離”戲碼。截至2月17日,包括高瓴資本、富達基金、淡馬錫控股在內,多家知名海內外投資機構,相繼宣布減持特斯拉(TSLA.US)或者蔚來(NIO.US)的股份。
新能源汽車相關概念表現強勁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月17日收盤,新能源車板塊指數報892.29點,漲幅達3.42%,成交581.87億元,換手率2.67%。板塊個股中,漲幅在10%以上的個股為:北特科技(603009.SH)、斯達半導(603290.SH)、長安汽車(000625.SZ)、寒銳鈷業(300618.SZ)、億緯鋰能(300014.SZ),和英維克(002837.SZ)。
此外,特斯拉股價劇烈波動,從2019年12月31日收盤價413.33美元/股,到2020年2月4日盤中最高價968.99美元/股,此后一日隨即跌至收盤價734.70美元/股。2月17日,特斯拉收盤價800.03美元/股,年初至今漲幅93.56%。
在特斯拉股價躍進的帶動下,國內一眾特斯拉概念股輪番飛漲,拉升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市值空間。尤其是特斯拉產業鏈上的公司,其零部件裝備、電池、以及上游的原材料都爆發出巨量需求。
2月17日,特斯拉相關概念股,海達股份(300320.SZ)直線漲停,勝利精密(002426.SZ)觸及漲停板,秀強股份(300160.SZ)此前封漲停板錄得十連板。
此前,2月3日,A股3200只個股跌停,但寧德時代(300750.SZ)逆勢上漲,當日股價低開約3%后快速上行,最大漲幅一度達到9.89%,股價最高漲至143.48元/股;截至收盤,每股報135.36元,上漲3.67%。
受益于當下新能源汽車股表現突出,相關主題基金亦表現良好。
Wind數據顯示,2月10日-2月14日,共4只股票型ETF上市,分別是華富中證人工智能產業ETF(515980)、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ETF(515700)、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515030)、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159995)和廣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ETF(159979)。
除ETF外,主動型新能源汽車主題基金,也受益于新能源汽車板塊行情火熱,年內以來取得不錯漲幅。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混合(001156)、工銀新能源汽車混合(005939)、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005927)、嘉實智能汽車(002168)、東方新能源汽車(400015)年內漲幅均在20%以上,融通新能源汽車主題精選混合(005668)年內漲幅則在10%以上。
外資大撤退,不看好新能源車領域?
與國內火爆行情相反,外資正撤退新能源車領域。
2月15日,高瓴資本披露了美股最新持倉數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高瓴資本共計持有美股54家公司,持有市值為8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0億元),較2019年三季度的72.7億美元增長超10%。值得注意的是,蔚來、特斯拉被高瓴資本清倉。
數據顯示,高瓴資本于2019年二季度時新進買入特斯拉66.83萬股,彼時特斯拉股價跌至歷史新低,高瓴可以算是成功抄底。不過,此后高瓴資本不斷減倉,并于去年底之前清倉,享受約90%的漲幅。但高瓴資本清倉特斯拉之后,特斯拉漲幅翻倍。
2019年二季度大幅增持的蔚來,在其后的三季度,也被高瓴資本砍倉,并于2019年底之前清倉。
無獨有偶,2月8日,富達基金和特斯拉向SEC遞交的文件顯示,富達基金持有特斯拉的股份減持至538.1萬股,持股比例降低至2.983%,下降幅度高達40.82%。
作為特斯拉的外部大股東,富達基金近年一直減持特斯拉的持股數量。2019年2月富達基金遞交SEC的文件顯示,其擁有特斯拉909.3萬股,持股比例為5.291%,較前一年下降約46%。
蔚來方面,淡馬錫控股和蔚來向SEC遞交的文件顯示,截至2020年1月24日,淡馬錫控股持有蔚來的股份減持至1390.9萬股,持股比例只有1.8%。根據2019年2月14日公告,當時淡馬錫持股蔚來股份5.4%。
2019年,蔚來的股價累計下跌36.89%,最低曾只有1.19美元。截至2020年2月14日收盤時,蔚來股價為3.77美元,較2018年上市時發行價6.26美元下跌約39.78%。
中方信富首席投資顧問朱新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高瓴資本減持特斯拉,屬于正常現象。作為戰略投資者,高瓴資本非常活躍,特斯拉股價在2019年后半年漲的很多,戰略資本以資本獲利能力,為主要考核目標,當投資標的出現大幅上漲后,對于戰略性資本來講,是比較好的退出時機。此外,從四季度報表可以看到,高瓴資本完全退出后,選擇投向生物制藥、遠程辦公的個股,所以它的退出,屬于正常戰略資本的獲利了結行為,選擇利益更大化。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外資清倉新能源車股票,可能是因為短期漲幅過大,有一些炒作成分。短期追高有一定的風險。另外,像外資可以直接在美國買特斯拉,對他們來講,買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股,就不是那么劃算,他們有更好的選擇,但并不代表他們不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銷量下滑,短期不宜追高股價
朱新寶提到,春節過后,新能源板塊連續飆升,目前整體的估值略高。但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方向。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投資可以反復關注,但短期不宜追漲。
與此同時,新能源車的銷量,并不樂觀。2月13日,中汽協公布最新產銷數據,新能源汽車下滑尤為嚴重,產銷僅為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滑55.4%和54.4%。
截至2月16日,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以及日產、沃爾沃、馬自達等車企,陸續公布其2020年1月份產銷數據。新能源汽車銷量普遍下滑。
具體來看,根據官方數據,比亞迪1月銷量共計2.5萬輛,較去年同期的4.4萬輛同比下降42.7%;蔚來1月整體交付1598輛,同比下跌11.5%,環比下跌近半;北汽新能源車1月產量為0.2萬輛,同比增長1028.2%,但終端銷售僅為0.2萬輛,同比下滑55.5%;江淮汽車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僅為0.2萬輛,同比下降64.1%。
單就2019年數據來看,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萬輛,增長46.05%。
楊德龍認為,新能源汽車代替傳統燃油車是大勢所趨,在特斯拉進入國內之后,未來的新能源車產能會大幅釋放,銷量也有望逐步增長。特斯拉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崛起。將來電動車在汽車中的占比將會不斷的提升。根據工信部的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總銷量要達到25%,相比當前每年130萬輛的銷量來說,未來新能源車銷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博時新能源投研小組負責人郭曉林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新能源車產業鏈最大的特點是,中國企業在多個領域都占據非常大的份額。從今年開年的情況來看,歐洲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非常快,國內受前期燃油車銷售較差以及疫情的影響,短期數據相對較差,但整個行業的趨勢已經非常明確,機會是板塊性的。資本市場對于長期趨勢的定價都是前瞻的,在當前這個時點,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處于確定向上的拐點期,因此即使未來兩個月板塊因為疫情和復工的原因出現回調,也會吸引長期配置資金進入。
朱新寶認為,對于特斯拉拉動的產業鏈上下游的經營復蘇,要分辨來看。國內一些上游和中游的供應產業鏈企業,像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電機驅動、銣鐵硼原料等供應企業,會明顯受益。而在下游供應鏈中,充電樁相關企業迎利好,整車生產廠家可能面臨更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