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17:02:39
來源:互聯網
繼《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發布后,廣州和上海也將城市更新立法提上日程。
7月21日,《廣州市城市更新條例(征求意見稿)》結束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立法目的是“為了規范城市更新活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改善人居環境,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發展質量”。
7月27日至29日舉行的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對《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草案)》進行審議。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在研究多地城市更新方面推進情況后,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廣播電臺播音部主任孫維發現,隨著全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推進,城市更新作為一項重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現有的管理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未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缺少統籌推進機制、缺乏系統性謀劃、協調融合度不高、任務分工片面、利益分配不完善等問題,勢必影響這項工作的實施進展。”孫維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為進一步推進城市更新有機有序有效開展,深圳、上海、廣州已先行一步,對城市更新進行立法。
“城市更新行動的高質量推進,離不開法治保障。近年來,很多城市都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考慮到這些城市的發展程度、實際情況都有所不同,當下不宜在國家層面進行立法,而是由設區的市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立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解決城市更新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孫煜華說。
多城市構建城市更新政策體系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
對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原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一方面,城市建筑和設施逐步自然老化,一些原有建筑標準已經落后,需要改造調整增強安全性;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原來的功能布局、建筑設施、空間環境也不再適應居民更高的生活需求,需要通過城市更新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法治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天津等近20個城市在城市層面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棚戶區、城中村等改造進程。
隨著城市更新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陸續發布,多個城市因地制宜構建城市更新頂層政策體系。例如,北京發布《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指導意見》、重慶發布《重慶市城市更新管理辦法》。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深圳成為我國首個針對城市更新進行立法的城市。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要組成部分
7月22日,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主任王飛在“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全媒體直播訪談節目中首次披露,到2025年末,全市力爭基本完成約1億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同時要實現加裝電梯1000部以上。
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舊小區改造行動已經在多個城市開始推進。此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在廣州等15個城市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住建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03萬個,惠及居民約736萬戶。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專欄形式提出,城市更新包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舊廠區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舊街區,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但老舊小區的改造,推行起來并不容易,除了要解決設施老化、電梯安裝難、停車難等問題,還要解決資金來源等問題。對此,深圳、廣州等地在立法時作出了相應的制度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