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需求恢復帶動對礦石需求

2021-05-11 09:15:02

來源:新華財經

隨著對疫情的逐步控制,國內外對鋼材的需求快速回溫也帶動著原材料需求整體向好。同時,在今年四大礦山供給增量有限的情況下,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供需緊平衡背景下,鐵礦石價格仍將保持高位。

周一(5月10日)早盤,國內鋼鐵板塊漲幅居前,截至5月10日上午,鐵礦石、熱卷、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先后觸及漲停。同日,新加坡鐵礦石指數期貨主力合約日內漲10.13%,現報225.95美元/噸。

鐵礦石進口不斷增長 價格創歷史新高

作為率先在疫情下實現經濟復蘇的國家,中國對生產鋼材的重要原材料——鐵礦石進口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鐵礦石進口同比增長67%至3.82億噸,而在2020年,我國累計進口了11.7億噸鐵礦石,進口金額高達822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7.4%,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進口鐵礦石價格繼續維持高位。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石均價為每噸1009.7元人民幣,同比大增58.8%。5月6日,普氏62%鐵礦石指數較前一日上漲5.16%至202.65美元/噸,為歷史上首次突破200美元大關,亦打破今年4月27日創下的193.85 美元/噸的歷史新高。這一最新指數較年初的164.5美元/噸上漲了23.2%。5月10日,得益于鐵礦石價格升至每噸200美元以上的歷史高位,澳洲三大礦商股價暴漲——必和必拓股價飆升5%、力拓和FMG則分別出現4.9%和1.7%的漲幅。

世界四大礦企輸出有限

中富金石等咨詢機構的分析師認為,短短一年時間里,國內鐵礦石期貨價格漲幅翻倍、價格指數再度創出歷史新高,主要是受到鐵礦石供需兩方面共同影響的結果。

從供給側看,正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駱鐵軍所指出的,鐵礦石供應端高度集中,主導權掌握在賣方手中。

根據相關資料,澳大利亞和巴西作為全球鐵礦石儲量最大的國家,從2012年起,兩國鐵礦石出口量一直占據全球鐵礦石出口總量的7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鐵礦石供應中心。而這兩國80%以上的鐵礦石出口又被力拓、必和必拓、FMG和淡水河谷四大礦企所壟斷。其中,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占到巴西國內產量的比例年均達82%以上。力拓、必和必拓、FMG三家礦企鐵礦石產量合計占到澳大利亞國內產量81%以上。

市場信息顯示,2021年,力拓、必和必拓、FMG和淡水河谷四大礦山的供給增量非常有限,主要增產來自于淡水河谷停產礦山復產,總增量大約在4000萬噸,但復產進度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另從發貨情況來看,2020年以來澳洲、巴西鐵礦發運均受到影響。2020年一季度,澳洲颶風影響鐵礦石發貨量。二季度,疫情對鐵礦石供應造成明顯影響。巴西發貨量則因去年淡水河谷潰壩事故影響出現減產,5、6、7月發貨量分別同比下降25.9%、20.2%、23.4%。這也令國內鐵礦石出現結構性供給偏緊。

鋼材需求恢復帶動對礦石需求

從需求側看,中國作為第一鋼鐵大國,對于鐵礦石的需求占到全球總需求的一半以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生鐵產量2.21億噸,同比增長8%,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3.38%;粗鋼產量2.71億噸,同比增長15.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7.3%;鋼材產量3.29億噸,同比增長22.5%,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22.42%。

機構分析認為,這一數據也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用鋼行業持續恢復,帶動鋼材需求顯著增長,也帶動了對于鐵礦石的需求。而供給端又處于結構性偏緊局面,二者共同影響下,鐵礦石價格”一路飛奔“。

市場人士也表示,此前受疫情影響,除中國外不少國家的鋼企已經停產或減產。今年隨著全球經濟開始恢復,全球鋼鐵企業有望陸續復產,這進一步加劇了鐵礦石供需矛盾。

供需緊平衡 鐵礦石價格或維持高位

國信證券表示,我國鐵礦石約占全球儲量的11.8%,位居第四位,與俄羅斯相差不大。但國內鐵礦石品位較低,只有35%,開采成本高難度大,從投入產出比來看,進口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石依然是最劃算的。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全球鐵礦石供給壓力增大,加之中澳關系,國內鐵礦石供給緊張預期增大。在此情況下,國內鐵礦石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托底的作用,有望緩解國內鐵礦石的供需格局偏緊的局面。但總體上,2021年全球鐵礦石供需仍將保持緊平衡狀態,并會促使鐵礦石價格維持在高位。

關鍵詞: 鋼材 礦石 需求 鋼鐵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