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12:01:08
來源:互聯網
據“揭陽發布”消息,3月15日,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揭陽有企業違規收購、生產、銷售問題鋼材后,揭陽市連夜組織開展查處行動。市公安局迅速成立“3·15”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專案組,連夜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和轄區黨政開展查處行動,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封涉嫌生產問題鋼材的4處場所,扣押涉嫌問題鋼材約5600噸。
經查,涉案企業中泰鋼鐵實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楊某涉嫌自2019年3月至案發時,組織合作伙伴黃某等人收購廢舊鋼材并存放于開盛公司舊廠內,后轉運到中泰公司揭東分公司進行加工生產,加工好的鋼材運載到“新興倉庫”存放,并對外銷售。同時,專案組派出調查小組前往東莞核查問題鋼材流向情況,在東莞警方支持配合下,已控制東莞泰科加工門市部負責人林某;初步查明,3月14日,林某購進三個型號共31噸鋼材,該批鋼材尚在門市部未出售,東莞市市監部門已查封并送檢。
此前報道又現“瘦身鋼筋”,監管還需前置
廢舊鋼筋一夜翻新成“瘦身鋼筋”,一年就有上萬噸黑心鋼筋流入工地。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瘦身鋼筋”的黑幕。隨后,廣東揭陽通報該地連夜查處了相關的問題鋼材,專案組在查封有關涉案場所、查扣問題鋼材的同時,控制涉案人員15名,并加緊對案件進行全面深入調查。
看起來揭陽官方雷厲風行,迅速查處了危害甚大的“瘦身鋼筋”基地,可是公眾很自然的疑問是——為什么總是要央視曝光之后,才有“連夜查處”?如果沒有央視的這篇報道,一年上萬噸的黑心鋼筋,是不是還會繼續流入各大工地?答案,恐怕是很令人擔憂的。
從央視的報道來看,記者通過暗訪搞清楚來龍去脈,確實不容易,在工廠外蹲守觀察了一個多月,又多次跟蹤貨車走向,才慢慢摸清門道。但這種難度,是因為記者希望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掌握確鑿證據,如果換成監管部門,根本不用這么費事。制造“瘦身鋼筋”的工廠雖然隱蔽,可畢竟不像隱身鬧市的小作坊,光天化日那么大廠房,只要監管部門上門查訪,很容易就能發現貓膩。
連夜查處控制涉案人員,也從側面證明,只要監管部門行動起來,在執法環節不存在多大難度。說白了,打擊“瘦身鋼筋”,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其實,“瘦身鋼筋”根本不是什么新現象,這些年各地媒體包括央視曝光過多次,有些案例還有地方監管人員牽涉其中。這么大“動靜”的為非作歹,沒有“保護傘”的存在,確實很難想象能持續做大。
因此,廣東揭陽在連夜查處之后,還有兩個層面的問題需要從速調查回應。其一,在央視曝光之前,為什么地方監管部門長期不作為,是失職瀆職,還是有人出于利益充當了“保護傘”?查處一個作案據點不難,難的是肅清這種高危非法產業存在的土壤。這種“土壤”不治理,明年后年的“3·15”就還有可能再發現類似問題。相比于查處涉案人員,明晰監管的責任,更為治本。
其二,有必要盡快順藤摸瓜,查清過往的“瘦身鋼筋”流向哪里,有沒有造成安全隱患。從央視的報道來看,有些大工地都用的這種“瘦身鋼筋”。既然這種鋼筋根本達不到國家標準,一旦大批量用在建筑中,很可能危害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所以查清流向,明確有沒有補救措施,是當下迫切需要做的。考慮到建筑工程周期長,糾錯成本高,切不可為了省事諱疾忌醫,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為治理“瘦身鋼筋”,國家相關部門出臺過多個應對文件,2017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鋼筋質量監管嚴懲“瘦身”鋼筋等違法行為的通知》,要求建立線索通報機制、案件督辦機制等。所以,缺的不是治理方案、文件,缺的是執行、是問責。揭陽這次“瘦身鋼筋”事件,能不能成為問責的樣板,能不能形成對違法亂象的威懾,公眾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