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 06:15:32
來源:互聯網
昨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民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主要指標同比增速較高。扣除基數影響,主要指標增勢平穩,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經濟運行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穩定恢復態勢。
產業 新能源汽車等產量同比增速超100%
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比2019年1-2月份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從環比看,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69%。
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4.8%;制造業增長39.5%,兩年平均增長8.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8%,兩年平均增長5.5%。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9.9%、49.2%,兩年平均增長分別為10.2%、13.0%。從產品產量看,新能源汽車,載貨汽車,工業機器人,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增速均超過100%,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0%。
此外,服務業也在逐步恢復。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1.1%,比2019年1-2月份增長14.1%,兩年平均增長6.8%。從主要行業看,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分別增長51.4%、26.1%,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1.8%、14.4%。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8%,連續12個月高于臨界點。從行業情況看,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零售、餐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且高于上月。
就業 有條件保持總體穩定
1-2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4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劉愛華表示,今年新畢業大學生達909萬人,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仍比較大,但保持就業總體穩定也有非常多有利條件。
第一,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將帶動就業需求擴大,有利于就業形勢的穩定。第二,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將為化解就業壓力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服務業將會恢復性發展。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的就業占總就業崗位近一半,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2021年,隨著疫情防控效果的持續顯現,服務業將呈現恢復性發展。在這種趨勢下,服務業將更好地發揮就業的“蓄水池”作用。第四,靈活就業的潛力比較大。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各種各樣的靈活就業模式層出不窮,有利于帶動就業崗位的增加。
“總體上看,雖然就業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壓力,但還是有很多有利條件實現就業總體穩定。”劉愛華說。她強調,在就業壓力存在的同時,就業市場的一些結構性矛盾最近也有所顯現,主要表現在勞動力市場的錯配。
物價 豬肉價格有望繼續回落
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3%。在食品、煙、酒價格中,豬肉下降9.6%,糧食上漲1.5%,鮮果上漲2.2%,鮮菜上漲6.9%。
劉愛華表示,從食品價格、工業消費品價格、服務價格、翹尾因素來看,全年價格有望保持在合理適度的區間。
她分析認為,從食品價格來看,目前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價格有望保持比較穩定的態勢。從工業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來看,我國工業體系比較完整,工業的供給能力比較強,工業消費品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從服務價格來看,近年來,尤其是去年疫情發生后,服務業處于恢復增長的態勢中。隨著疫情防控成效的逐步顯現,服務業供給會逐步增加,服務業價格有望保持穩定。從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來看,全年翹尾因素只有-0.1%,和往年相比較弱。
此外,對于豬肉價格的走勢,劉愛華表示,數據說明去年以來各地出臺的支持生豬生產的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漸見到成效。目前生豬出欄和存欄都處于持續恢復的過程中,隨著生豬生產的逐步恢復,豬肉價格有望繼續回落。
解讀
1-2月經濟指標為何大幅增長?
綜合數據顯示,1-2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大幅回升。對此,劉愛華在發布會上表示,指標同比大幅增長是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數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一,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因素持續顯現。去年二季度以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持續顯現。今年以來,盡管局部地區出現了一些局部聚集性、散發性疫情,但疫情防控措施有力,宏觀政策實施有效,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第二,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景氣度回升,帶動我國出口快速增長。1-2月份,我國對東盟的出口額同比增長40%以上,對美國出口額增長70%以上。
第三,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起到提振作用。今年春節多地倡導就地過年,不少地方出臺了相關政策,對留崗工作人員給予經濟補償,企業開工和項目施工的時間明顯延長,員工到崗的情況也好于往年,支撐了工業生產等指標回升。劉愛華介紹,國家統計局對近5000家工業企業開展的快速調查結果顯示,春節期間工業企業平均放假天數7.5天,明顯少于正常年份,就地過年的政策對工業生產延長開工時間的作用非常顯著。
第四,上年同期基數跌落的影響比較大。劉愛華表示,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影響,主要指標同比增速大幅度下降,顯著抬高了今年1-2月份的同比增速。
劉愛華指出,我國經濟循環日益暢通,市場預期不斷改善。但是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國內恢復進程不平衡問題仍較突出,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要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此外,針對去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如何判斷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劉愛華表示,從經濟恢復態勢等多方面因素看,2021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是有基礎、有條件的,一季度經濟增速很有可能出現大幅回升。
劉愛華同時表示,從兩年平均數據來看,主要指標都處于恢復性的增長進程中。但在恢復性進程中還存在行業之間、領域之間不平衡的現象,如一些接觸性、聚集性行業的消費和服務一些指標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對于今年全年經濟走勢,劉愛華分析認為,不管從經濟恢復態勢來看,還是從要素支撐、政策支撐來看,2021年中國經濟有基礎、有條件也有信心繼續保持持續恢復的狀態。
本組文/本報記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