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 20:18:02
來源:互聯網
在去年低基數推動下,2021年前兩月,主要宏觀指標出現兩位數回升。不過,若以兩年平均增速來看,餐飲消費、制造業投資等部分指標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國家統計局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仍在恢復進程中。
國家統計局對記者表示,受到去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低基數影響,今年一季度GDP將出現大幅增長。但不同指標間的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從指標本身以及指標間的協調性來看,中國經濟將繼續去年以來持續穩定恢復的態勢。
解讀1:剔除基數影響,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今年前兩月主要宏觀指標數據。1-2月,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0%。
主要宏觀指標均出現兩位數增長,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數跌落較大影響,上述指標在去年同期均為負值,從而顯著抬高了今年1-2月份的同比增速。
為使數據可比且更具參考意義,此次數據發布罕見使用了兩年平均增速這一指標,試圖剔除低基數的影響,同時將今年數據與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同期數據相比較。
具體而言,1-2月份,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8.1%,比2019年1-2月份增長16.9%;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6.8%,比2019年同期增長1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3.2%,比2019年1-2月份增長6.4%;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為1.7%,比2019年1-2月份增長3.5%。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從上述數據綜合來判斷,當前經濟總體上處于恢復進程中。扣除基數影響,主要指標增勢平穩,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除基數效應外,經濟大幅回升還有經濟因素和政策因素的支撐,是前述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劉愛華介紹,去年二季度以來,疫情防控見效,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同時,隨著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外部需求有所改善,帶動我國出口快速增長。
從政策方面看,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起到提振作用。調查顯示,春節期間工業企業平均放假天數7.5天,明顯少于正常年份。相應地,企業開工和項目施工的時間明顯延長。
解讀2:數據好看日子難過,經濟復蘇存在不平衡
盡管開年數據“好看”,但指標間的不平衡仍需關注。劉愛華認為,主要指標處于恢復性增長階段,但恢復中的不平衡客觀存在,表現在行業之間、領域之間的不平衡現象。比如,接觸性、聚集性行業的消費和服務有一些指標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記者注意到,消費數據中,今年1-2月餐飲收入708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8.9%,但兩年平均增速仍為負值,同比下降2.0%。投資數據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7.3%,兩年平均仍然為負,下降3.4%。
劉愛華表示,消費和投資都尚處于恢復性增長過程中。餐飲消費仍然受到局部地區的聚集性和散發性疫情影響,消費潛力尚未完全釋放。投資方面,受到企業投資能力、投資信心的恢復,以及疫情防控壓力和外部環境等因素,制造業投資恢復勢頭較慢,仍然需要一些時間。
同時,低基數也使得宏觀與微觀之間出現一定差異,宏觀數據“好看”,但微觀日子“難過”。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由于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目前仍在恢復元氣的過程中。
劉愛華表示,當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還不穩定,2月份小型企業的制造業PMI在臨界點以下,說明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著比較多的生產經營困難。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作出了相應的制度安排,包括鼓勵資本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流動,促進融資成本下降,延長階段性減稅降費措施實施期限,出臺新的結構性減稅措施等。
劉愛華表示,隨著宏觀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經濟循環逐漸暢通,加之各種政策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狀況將逐漸穩步恢復。
解讀3:尚在恢復進程中,數據不代表重返高增長
由于我國采用同比增長速度作為主要指標,因此,以去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這個負增長為基數進行同比計算,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出現大幅增長。在此情況下,如何判斷中國經濟復蘇的真實水平?
國家統計局此次發布,選擇了兩年平均增速這一指標作為參考。劉愛華對記者表示,采用兩年平均增速這一指標,作為衡量當前中國經濟復蘇的真實水平的依據,是經過反復測算、嘗試多種方式后得出的目前最好的辦法。
記者采訪多位學者,均采用此方法并與潛在增速進行比較,從而判斷中國經濟是否已經回到常態水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余淼杰認為,剔除疫情影響,中國經濟應該保持在5.5%-6%的增速水平,2020年GDP同比增長2.3%,2021年如果達到8%以上,那么兩年復合平均增長速度基本符合上述區間。
財信研究院將央行2019年發布的《中國潛在產出的綜合測算及其政策含義》中“2021年國內潛在經濟增速水平在5.7%左右”作為參考標準,若兩年平均增速高于或略低于潛在經濟增速,均可視為經濟已恢復至常態水平。
植信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剔除掉低基數效應后,總的來說,目前已經比較接近潛在的增長水平。但是具體到個別指標,有的好一些,有的像消費還是差一點。
國家統計局目前并未給出潛在增速作為比較,劉愛華表示,潛在增速是研究范疇的概念,尚無統一數據,但中國經濟在恢復性增長進程中是肯定的。
談到全年經濟走勢,劉愛華認為,無論從經濟恢復態勢,還是從要素支撐、政策支撐來看,2021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恢復態勢,是有基礎、有條件的,我們也有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此前也表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陡然上升是正常統計現象。但是,如果與去年四季度進行環比,或者剔除異常波動后再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目前中國經濟尚處在恢復過程之中,談不上重返高增長軌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