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周邊哪兒上學就醫游園最方便?大數據告訴你

2021-03-11 15:01:16

來源:互聯網

地鐵,與每一個北京人密不可分。隨著地鐵線網越織越密,地鐵站正在成為市民生活和城市資源集聚的“中心”。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交通研究中心利用自主研發“城市仿真”大數據平臺,編制的一項報告顯示,全市52家三甲醫院周邊800米范圍內有地鐵服務,占比近八成;23座地鐵車站出入口與周邊建筑實現一體化連接;地鐵站周邊聚集著全市約半數工作崗位。

什剎海站800米范圍風景名勝多達37個

“北京用15年時間,完成了其它城市百余年的建設歷程!成就令世人矚目!”這份報告在開篇中提到,2005年至2019年,北京地鐵運營里程增長585公里,相當于北京15年間建設了2.6個巴黎地鐵網絡,1.9個東京地鐵網絡。北京建成區地鐵站點覆蓋率52.6%,領先于國內其他城市。

地鐵周邊的學校多不多?地鐵能夠很方便到達醫院嗎?這項報告從教育設施、醫療設施、金融設施、文娛設施覆蓋等7個方面,用大數據探尋地鐵車站周邊的市民生活。

數據分析發現,地鐵站800米范圍覆蓋的教育設施數量上,排名前十的地鐵站點集中位于海淀學院路地區,其中排名前三的是人民大學站、西土城站、北京大學東門站。醫療設施分布方面,三甲醫院周邊地鐵覆蓋情況整體較好,全市共有68家三甲醫院,其中52家周邊800米范圍內有地鐵服務,占比近八成。

此外,地鐵站點半徑800米范圍內覆蓋金融設施較多的車站,多集中在中關村、西直門、北京西站、金融街、東單、國貿等區域,大多位于長安街以北,排名前三分別是中關村站、復興門站、金臺夕照站。

游園也是節假日地鐵出行的熱點,首都功能核心區及海淀“三山五園”區域的地鐵車站覆蓋公園設施較多,排名前十的站點大多分布在東西城,其中排在第一的是什剎海站,800米范圍覆蓋的風景名勝多達37個,包括前海、后海、恭王府、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

地鐵周邊的生活便利嗎?研究團隊將北京分成西北、東北、西南、東南四個象限。數據對比發現,生活服務設施覆蓋方面,東部城區更有優勢。拿國貿CBD舉例,地鐵站800米范圍生活服務設施最多的前六個車站,包括東大橋站(1420個)、金臺夕照站(1392個)、國貿站(1353個)等,均集中在國貿及附近區域,說明該區域不僅就業崗位眾多,配套服務設施也較為齊全。

地鐵站周邊聚集全市約半數工作崗位

大數據分析發現,四環路以外的車站直接吸引范圍內居民乘坐地鐵出行。報告中分析,由于北京四環以外區域房租相對較低,緊鄰地鐵車站周邊的房源是大部分工薪通勤族的居住選擇,而這部分乘客通勤距離長、擁車比例低,因此使用地鐵出行的比例高,由此也造成外圍站點周邊地鐵使用率較高。

地鐵站周邊有多少居住人口?報告顯示,全市地鐵各車站800米范圍覆蓋人口達800萬,占全市37%。其中地鐵10號線車站800米半徑范圍覆蓋人口達92萬人,排全市首位。外圍新城的大型居住區,如昌平回龍觀、通州北苑、大興黃村等,部分車站人口密度較高,以回龍觀站為例,800米范圍內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4萬人,排名全市第5。

此外,地鐵站周邊聚集著全市約一半工作崗位。數據顯示,地鐵站800米范圍覆蓋崗位590萬,占全市47%。地鐵站800米范圍覆蓋的崗位中,80%都位于兩廣路以北。此外,中心城區崗位主要聚集在中關村、金融街、CBD、王府井四大片區。

從進出站量上看,排名前10的車站中有5座車站為城市交通樞紐車站,包括北京南站、北京西站、西直門(北京北站)、東直門站(機場快軌及公交樞紐)、北京站。

23座地鐵站出入口與周邊建筑聯通

北京樞紐型地鐵站、部分商業區內地鐵站出入口與周邊建筑一體化實現程度較高。具體來看,6座車站出入口與周邊建筑是100%連通的,且這6座車站均為樞紐型地鐵站,包括T2、T3航站樓、大興機場、北京南站、北京西站、清河站。除樞紐地鐵站外,常營站出入口建筑一體化實現指數最高,開放的4個出入口中有3個出入口與周邊建筑直接連通。

從地鐵站周邊路網密度看,核心區站點周邊路網密度綜合指數是其他區域的1.7倍,路網密度最高的十個地鐵站均集中在東西城,包括虎坊橋站、北新橋站、和平門站等。

此外,外圍地區部分地鐵車站周邊公交線路數較多,比如,順義站出入口150米范圍內換乘公交線路達到50條。軌道交通與其它交通方式形成良好銜接,可以提高接駁效率,縮短出行時間,優化城市居民出行結構,真正實現便捷出行。

關鍵詞: 北京 地鐵 周邊 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