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1 01:00:52
來源:互聯網
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上市公司2019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在19日出爐。這份《藍皮書》是一份詳細的“體檢報告”,透視了滬深兩市約3800家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康”程度。《藍皮書》發現,某些內部控制缺陷屬于“多年頻發”。
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披露有所延遲,因此《藍皮書》也姍姍來遲,但絲毫不影響這份《藍皮書》極強的參考價值。財政部與證監會組織專家工作組,對滬深兩市3794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2019年度內部控制報告進行了系統分析,并以專家組名義發布《藍皮書》。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分析視角還囊括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與金融、醫藥制造、互聯網等特定行業的上市公司。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審計系教授袁敏解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是與國際接軌的、一種幫助建立投資者信心、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安排。袁敏說:“構成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一般來說,內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有5個,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簡單來理解就是,公司只要有某一方面的業務,就會有某一方面的風險,那就要有相應制度。”
那么,約3800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康”程度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