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09:06:02
來源:東方網·縱相新聞
“疫苗有效性可達90%”,這則爆炸性的消息對歐美經濟市場的短期利好幾乎是100%的。
連日來,受輝瑞新冠疫苗出現突破性進展的消息影響,歐美股市紛紛上揚。市場不僅對這款疫苗寄予厚望,似乎也對未來的經濟復蘇充滿了信心。
不過,且不論這款疫苗的最終成效如何,疫苗是否真的能成為歐美經濟復蘇的希望呢?答案或許是復雜的。
90%,不是最后的“結論”
“對科學和人類來說,今天是偉大的一天。”當地時間昨日(11月10日),輝瑞首席執行官布爾拉(Bourla)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自豪地表示。
輝瑞和BioNtech在其聯名的新聞稿中稱,雙方合作的新冠疫苗在43538名試驗參與者中發現了94例新冠肺炎病例。而病例分布表明,疫苗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性超過了90%。
90%,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根據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的說法,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只要能達到50%以上,就是“可以接受的”。而他最終希望看到的有效率是75%。也就是說,90%這一數字已經大大超出了包括福奇在內的全球知名專家的預期。
對飽受疫情之苦的全球人民而言,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成績。當然,中國有句俗話:“行百里者半九十”。對于全球疫情防控、經濟復蘇而言,90%這個可喜的數字距離完成全球抗疫目標,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90%并不是最終的“結論”。加州克瑞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所長托普爾(Topol)表示,這款疫苗的臨床實驗目前并沒有完全結束。根據實驗的目標,這項測試需要最終發現164例新冠肺炎病例才會終止。由于實驗尚未“揭盲”,從科學上看,其實際有效性有可能會低于90%。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更多數據的支持,這款被全球矚目的疫苗依然有很多問題亟待解答。“我們還不知道疫苗是否在最需要的老年人中能夠起作用。”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病毒學家卡拉梅爾(Krammer)認為,輝瑞的實驗設計很難確定疫苗在65歲以上人群中的有效性。
人們同樣關心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這款疫苗的有效力能維持多久?如果以流感疫苗為例,其有效性長則1年,短則數月,那么,新冠疫苗的速度能否追上新冠病毒變異的速度,這同樣有待解答。
輝瑞在新聞稿中指出,這款疫苗需要注射兩針,且需要保證“超低溫”的儲存條件。那么,未來對于這款疫苗的生產、物流甚至接種等問題上,也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
或許正如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奧斯特霍爾姆(Osterholm)所說,兩家公司的聲明,內容令人振奮。“但現在就對這款新疫苗下結論為時尚早。”
疫苗能解救低迷的經濟嗎?
盡管有諸多疑問沒有解答,但輝瑞疫苗的橫空出世并不阻礙資本市場的狂歡。連日來,歐美股市經歷了大幅上揚,美國三大股指更是一夜間接連創下歷史新高。
而在歐洲,來自美國的好消息同樣振奮人心。其中,備受疫情摧殘的西班牙市場反應尤為強烈。當地時間11月10日,西班牙IBEX35指數一度上漲近10%,這不僅是其史上最大的漲幅之一,也創下來10年來的新高。
與股市同時創下新高的,還有這兩個國家的疫情。截至當地時間昨日,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1000萬,單日新增病例更是達到12萬以上。而在西班牙,該國昨日新增死亡病例高達411人,這是其第二波疫情以來的新高。
如同輝瑞疫苗所帶來的疑問,面對更加猛烈的二次疫情,新冠疫苗對經濟刺激的“有效期”能有多久,似乎也同樣猶未可知。
就在疫苗消息傳出后的第二天,美股的爆發式上漲就戛然而止,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更是出現了連續下跌,歐洲股市同樣也是漲跌不一。市場對疫苗的“有效期”似乎就只有這么一天。
華爾街多家機構表示,市場似乎對疫苗“興奮過度”了。花旗集團評級策略師阿頓(Acton)稱,在分析疫苗研發成功后的情景時,花旗發現現有的信息嚴重不足,事情仍然存在令人失望的可能。
有研究機構指出,在疫苗普及前,市場似乎正在進入一種“新常態”。以深受疫情打擊沖擊的航空股為例,機構Inmarsat的研究發現,全球至少有83%的旅客不準備恢復到原來的旅行習慣。即使疫苗出現,31%的受訪者仍然會減少飛機出行。這樣深刻的影響恐怕不是一支疫苗就能夠解決的。
“當一些企業發現,遠程辦公能節省開支,還能避免疫情。此時,疫苗能帶來的改變就相對有限了。”Inmarsat指出,疫情對經濟不僅是沖擊,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是一種“重塑”。或許,單純地指望疫苗來扭轉經濟局勢,本身也是片面和局限的。
事實上,此前,輝瑞并不是進度最快的海外醫藥公司。在美國率先進行新冠疫苗Ⅲ期試驗的4家公司中,輝瑞是最晚的一家。另外3家是強生、阿斯利康、莫德納。這三家公司在進行Ⅲ期試驗時,同樣曾引發過市場的轟動。只是,從目前來看,疫苗的研發對市場能形成短期的刺激,但長期的效應仍然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即使疫苗研發接連傳出好消息,但民眾對疫苗的信任度,似乎遠沒有市場表現的那般熱情。據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全球超過70%的人必須接種疫苗才能阻止病毒的傳播,但當前,可能不會有足夠多的人接種新冠疫苗。
許多國家的民意調查顯示,民眾對新冠肺炎疫苗的信心并不穩定,政治化以及錯誤的信息,不僅影響著民眾對新冠疫苗的接受度,也讓疫苗對經濟復蘇的推動力越發減弱。
中國模式是否是最好的“復蘇模板”?
當全球經濟深陷疫情的泥潭的同時,中國的經濟復蘇似乎沒有完全依賴疫苗。
今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已成為全球首個完成“轉正”的主要經濟體。事實上,就在全球疫苗還沒有完成實驗的第二季度,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實現同比增長3.2%。
另一方面,中國也并沒有因為疫苗研發的進度,而減緩開放的腳步。11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消息稱,按美元計價,今年10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額同比增長8.4%。這一增長速度是19個月來的新高。今年前10個月,中國出口達到了2.05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0.5%。
不難看出,中國經濟的復蘇并沒有“畢其功于一疫苗”。在持續推進疫苗研發的同時,在疫苗尚未全面普及前,有效的疫情防控,持續的對外開放,這恰恰是中國給出的最為有效的復蘇經濟的“答案”。
而在海外,也有不少國家和組織注意到了這樣的方式。這其中就包括深陷疫情以及經濟衰退的美國。
10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評論文章分析了中國與歐洲各國的防疫手段。文章稱,歐洲迎來了更兇猛、更致命的冬季疫情,但同時“中國卻變得越來越強大”。CNN表示,中國遏制疫情的手段非常有效,但中國防疫的最大成功在于復工復產后采取的防范措施。
北方信托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坦南鮑姆(Tannenbaum)表示,新冠病毒疫苗不會立刻給美國經濟帶來刺激。隨著美國經濟復蘇正在失去動力,政府有效的財政刺激和必要的疫情防控,始終是必要的。
當地時間11月9日,美聯儲在其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提到,如果新冠病毒沒有得到控制,各類資產價格可能會大幅下降。經濟復蘇的前景也將會變得暗淡。報告中,美聯儲表示,疫苗的普及將會對一些行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利好。但與此同時,疫情的防控、政府的財政刺激,才是降低市場不確定性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