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5:12:55
來源:華夏時報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一周年之際,深圳再獲中央重磅政策“大禮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下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推動要素市場化流動,其中涉及到土地市場、資本市場、人力資源市場等種種方面。
涉及資本市場的改革措施包括:要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CDR)、建立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優化私募基金市場準入環境、探索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準入和發展環境等。于此同時,深圳還將試點實施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浮動機制。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深圳綜合改革恰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這一契機,貨幣和金融將更加開放,國際化會大幅提升,對市場有重大利好。加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建設,深圳可能會再塑輝煌,在大灣區逐步起到引領作用,在全球城市的地位也會迅速提升。
資本市場先行先試
中辦、國辦印發的《實施方案》為深圳的資本市場注入更多自主性,提出在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基礎上制定了深圳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并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CDR)。
這并非國內首次試點CDR,2018年國務院批準了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允許開展CDR試點,并鼓勵未上市的創新企業IPO,但對海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做出了2000億元市值的硬性規定,當時只有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7家企業符合標準。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今年深圳綜合改革重提CDR試點,傳達了打開境內外資本市場合作空間,使資本市場更加國際化的信號。
李大霄也認為,推進CDR改革是資本市場擴大上市公司來源的重要推手,這是成熟資本市場普遍使用的手段,通過這個模式可以使得在其他地方上市的企業能夠很便利地在境內進行交易,也是推進深圳或者大陸金融市場快速開放的一個抓手,上市公司來源會多元化,國際化程度會加大,利于國內投資人便利地購買其他市場地上市公司股票。
然而市場也存在對于CDR沖擊國內資本市場的擔憂。“很多人擔心擴容,但這個問題是雙向地,推進CDR后上市公司來源和數量增加了,但是它的國際化程度也隨之增加,外資會同步進入,擴容雖然存在但是雙向擴容,其實應是協同推進綜合配套地一個過程。”李大霄如是說。
徐洪才對此表示:“CDR涉及國際化,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放開換匯,還涉及到交易所和上市公司,雖然打開大門但具體合作機制尚需等待。”
除CDR試點,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機制改革同樣引人注目。《實施方案》指出,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支持深圳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完善外匯管理體制。
李大霄對本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全方位開放的抓手,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的開放是協同的,在深圳的匯率試點是很強的政策利好,無論是金融、貿易都會大幅推進,可能會產生非常巨大的交易份額,可能形成巨大量級的交易市場。深圳的國際化程度尤其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會大幅提升,加速使深圳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助力深圳成為大灣區核心引擎
值得關注的是,《實施方案》中提到,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率先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探索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新機制,建立數據隱私保護制度。試點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研究論證設立數據交易市場或依托現有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開展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試點。龐大的數字資產可以開始定價并且交易。
在李大霄看來,信息資產量化交易與傳統領域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一是交易量級空前巨大,二是產品形態虛擬化數字化,三是交易形式迥異,這會形成一個巨大無邊的投資藍海。而中國特別是深圳在這方面存在優勢。
徐洪才認為,深圳要重塑輝煌,建成現代化先進城市重點在于守正創新,產業升級靠創新,而創業創新則亟需與金融相融合,信息資產市場化定價并交易是推進要素市場化流動的有益舉措,使資本市場多元化正是下一步改革重點。
在徐洪才看來,繼續開放是深圳改革的主線。“推動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將讓深圳在大灣區與香港形成良性互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港地位的同時發揮出深圳創新發展的引擎作用。”他說。
李大霄還向本報記者透露,胡潤曾向他表示深圳每年崛起的獨角獸級企業和企業家的數量已經遠超倫敦。對此,他認為,大灣區在世界的地位會迅速提升,深圳在大灣區擔當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深圳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被賦予的使命都是處在大灣區的核心地位,將來會在大灣區起到起到引領和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