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業有料課堂有趣托管有意義

2021-11-05 10:01:59

來源:互聯網

“雙減”政策頒布前,當提起作業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一臉愁云,面露難色。在他們看來,作業就是老師課后留給自己的任務。由于作業的枯燥無味,有的學生認為作業就是刷題,更有甚者,認為作業就是老師變相懲罰自己的工具,久而久之對作業,甚至上學產生了反感。“雙減”政策頒布后,這種現象得到了改觀,但是,很多家長又開始擔心,學校如果只是把作業的“量”減下去了,是不是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作業應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幫學生提升素養

“其實,我們常說的刷題,是一種低質量作業的表現。‘雙減’的要求是讓作業有效并高效,而作業是否真正有效且高效,關鍵是‘質’,而不是單純的‘量’。”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簡稱“人航”)執行校長馬靜介紹說,為此,學校在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的同時,重點開展有效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教研工作,以高質量的作業滿足學生需求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小學英語組為例,在進行單元和課時作業設計前,老師們通過研讀海淀區學業標準、深入解讀教材及學情分析,確定單元教學主題,通過繪本閱讀、歌曲、個人信息卡的制作等英語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介紹自己,增進同學間的彼此了解。同時,將單元大任務用一張學習單貫穿整個單元甚至整本書,增強了不同課時作業內容之間的銜接性、遞進性,實現深度學習。

除了枯燥無味,原來的作業難度上沒差別,如此造成了學優生“吃不好”,潛能生“吃不飽”,甚至“吃不了”的尷尬。這也是作業被人詬病的另一個原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教師團隊結合“三航”課程,延展開發“三航”作業模式,啟航作業為基礎性作業,面向全員,幫助學生復習鞏固;領航作業為彈性作業,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幫助學生拓展延伸;自航作業為綜合實踐作業或是跨學科作業,體現個性化,主要是以單元為主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力和研究力。分層后的作業使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潛能生“管飽”,學優生“吃好”。

老師們充分利用延時輔導這個契機,輔助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時,輔導老師以精選、精練、精講、精批的“四精”要求落實精要性,以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的要求落實精準性。初中學習科目更多,學習壓力也更大,為此各個學科的老師們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積極“智造”作業。他們嘗試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社區采訪、新聞播報、調查報告等新穎的方式完成作業,過程中即達到了檢驗、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也更好地引導學生將課堂與生活連接,學以致用。

同時,勞動教育作為學科教育的良好助力,也成為了老師們研發作業的一大抓手。其中,中學的勞動教育通過與勞技、美術等學科的融合,將動手勞動的元素融入到學科作業之中。例如地理學科會組織學生制作地球儀,借助生活材料制作地形手工藝品;歷史學科會帶領同學們手捏北京人頭像等,讓這種跨學科的作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小學則將勞動習慣養成作為重點,以家務勞動為契機,通過開展“我愛家務活”每日打卡活動,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與能力。

此外,為了真正實現控制作業量的硬指標,班主任每天還會及時匯總當天各科學生作業,確保每天總科目不超過5科,數學30分鐘內,語文、英語20分鐘內。一旦出現學科間作業量沖突的情況,班主任就會第一時間與科任老師進行溝通,及時調整。

課堂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學生打開視野

馬靜表示,“對于‘人航’而言,‘雙減’更多的是個契機。以小學一年級為例,‘雙減’之前,學校就一直堅持‘零起點教學’,‘雙減’后,學校繼續改善課堂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打開視野。”

一年級語文教師曹盼盼認為,如何幫助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文,拉近學科與生活的距離,這是激發低齡段,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此,在識字環節,我們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在哪里見到過同樣的漢字,并把漢字貼在墻上帶領學生做‘拍蒼蠅’的游戲,在游戲中加深學生對字形字音的掌握。”

另據曹盼盼介紹,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識字單元,老師們還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螃蟹小書”,讓其體會漢字、圖畫、甲骨文三者關聯的同時,感受識字樂趣。此外,還組織學生借助拼音轉盤、拼音迷宮、拼音卡牌等簡單的游戲進行拼音練習等。曹盼盼表示:“這種玩中學,學中玩,多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習變得快樂、有趣。”

不只是語文,學校在小學數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其中,學校的小學英語學習之旅是從Say Hello開始的。孩子們時而活潑悅動,時而安靜有序。歌曲嗨唱、繪本故事閱讀、英文故事表演、律動歌謠,變換多樣的課堂活動,使孩子們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動、心動、情動,讓英語學習的樂趣充滿課堂且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

小學數學課堂上,老師會要求學生自己制作學具。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個比較麻煩,但是在該校一年級數學備課組長永飛看來,動手操作是小學低年齡的孩子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因此,孩子會在制作學具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樂趣。同時,這個過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此外,這個過程也是為自己學習做準備的過程,也有助于學生更快地適應小學以學習為主的生活。”

中學組生物教師吳海睿表示:“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我們在課堂中融入項目式教學,備課組精心準備教學素材,為學生創造沉浸式學習體驗。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會提出更開放的問題,以便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查閱資料,用所學的知識提出創造性的方案。”地理教師胡玲也提到:“為了增加地理課堂的趣味性與互動性,我們會借助電子白板,設計一些可以多人同步操作展示的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托管應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幫學生釋放潛能

優化作業設計,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研能力都是為了讓學生得到健康、全面地發展。與此同時,“雙減”后也對學校課后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對此,馬靜認為,課后服務不僅要讓學生愿留盡留,還要讓學生樂留。“這就要求學校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同時,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也將有利于減少家長的焦慮。”

據悉,目前,學校課后服務工作專任教師及學生參與率100%,覆蓋周一至周五,每天兩小時,提供全時段、全覆蓋服務。學校課后服務中的社團和選修課采取同年級或跨年級跑班制,小學每周開設選修課132節,社團84節;初中每周社團選修共開設36節。課程種類橫跨體育、藝術、科學、勞動、中醫以及學科等門類。每學期初,學校會根據整體規劃面向全體學生提供菜單式選課系統,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時間自主選課,形成課后服務一生一課表,真正做到“尊重個性,挖掘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課后服務課程的設置上尤其傾斜勞動教育和體育鍛煉。班級設立不同勞動崗位,每日定時班級勞動,每周統一大掃除,同時勞動類、體育類社團及選修課占課程總數量的三分之二。北京2022年冬奧會推動了全國大眾冰雪運動的發展,為此,學校還特別開設了花樣滑冰、冰球以及旱地冰壺等冰雪項目。

當然,學校在智育、美育藝術類方面的社團、選修課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彩。智育方面,學校開設了數獨(聰明方格)、魔方、思維訓練等內容。藝術美育方面,學校則安排了表演與口才、快板相聲、中文戲劇、書法、繪畫、舞蹈、合唱、小提琴、葫蘆絲等內容。

關鍵詞: 作業 課堂 有趣 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