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召開首次名師教育教學實踐研討會

2021-10-21 11:01:44

來源:互聯網

千龍網訊 10月20日,大興區召開首次名師教育教學實踐研討會,展現大興一中劉麗云老師近30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共同探討如何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在碰撞中提升,做到教學經驗共享,教學技能共同提高,真正實現教師自身的長遠發展。

研討會上,播放了劉麗云老師的教學實踐故事《托舉的力量》。視頻生動再現了劉麗云老師如何從面對學生問題束手無策的新教師到成長為深受學生愛戴的班主任,再到深諳教育之道的名師的過程。

劉麗云老師以“守初心 伴成長 做新時代的‘先生’”為題,從堅守初心,做教育立德樹人的篤行者;智慧共情,做學生生命成長的守護者;共學立人,做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者;致知力行,做教師成長和區域發展的促進者四個方面,分享了從教29年的實踐和感悟。據悉,劉麗云老師從首都師范大學畢業后回到母校,成為北京市大興區第一中的一名英語教師,從教29年來,被評為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首都勞動獎章等榮譽。她先后榮獲市級、國家級榮譽12項,各類教育教學獎項130余項。

大興區政協副主席榮俊艷在致辭中對大興區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舉措和新實踐給予充分肯定,并鼓勵廣大教師要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教育報國情懷,涵養良好師德師風,以自己的學識閱歷、模范品行影響和教育學生,培育區域建設發展所需的棟梁之材。

主題沙龍環節,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黃四林,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外語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寶榮,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王倩,大興區第一中學英語教師焦雪清四位嘉賓,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謝春風的帶領下,系統剖析劉麗云老師的成長經歷與經驗,探討了如何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

專家點評環節中,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文喆結合“師”字的起源、發展的歷程,以及萬師之表孔子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新時代下如何涌現更多“大先生”提出期望:新時代下的“大先生”,首先要學為人師,在專業上不斷追求,不斷了解時代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和學生教學相長;新時代下的“大先生”,更需要做好行為示范,老師要處處做學生的表率,處處做學生的榜樣,這樣學生才可能真正信服你。

大興區第一中學校長王寧從“構建多元多層培養體系,促進教師成長;實施教學改進措施,促進質量提升;注重科研課題研究,搭建成長平臺”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教師隊伍與建設的典型經驗。

大興區教委主任趙建國在研討會上指出,大興教育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大興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證和根本動力。他對全區教師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立“大先生”之德;二是要立“大先生”之學;三是要立“大先生”之志。趙建國主任鼓勵廣大教師都能夠堅守教育初心,能有更多的教師成長成為有品德、有情懷、有學識的“大先生”,共同助力大興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使大興教育成為大興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和百姓幸福生活的新窗口。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發展處處長趙靜對此次研討會的召開給予充分的肯定。她希望廣大老師們要努力做新時代的“大先生”,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大力支持“大先生”的成長和發展,引導社會各界積極營造“大先生”成長的良好氛圍。她希望廣大校長、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努力做新時代的“大先生”,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教育強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大興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周愛彬對于教師的自我成長、自我發展,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堅持立德樹人。要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堅定信念,把立德樹人貫穿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時刻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堅持自主發展。要主動適應改革的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觀念、充實知識、掌握方法,既做“專才”又做“通才”。同時,立足學生實際獲得,主動探索課堂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三是堅持引領帶動。骨干教師隊伍將是引領帶動教師隊伍發展的核心力量,要充分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同時,發揮集體的智慧,在相互學習、交流、碰撞中提升,實現教學經驗的共享和教學技能的共同提高。

關鍵詞: 大興區 召開 首次 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