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樂:一個人當做火種,點燃千千萬萬老師和學生

2021-09-10 11:31:54

來源:互聯網

李永樂老師  北京市教委供圖

在人大附中的老師中,李永樂是一個普通而又特殊的存在。

平時,他和學校所有的同事一樣,備課、教學、研究試題。但不同的是,夜幕降臨,他會在空教室支起三腳架,就著昏暗的燈光,為互聯網那一端的2000多萬“學生”,錄制最新的課程。

他既是一名人民教師,也是一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他將傳統的教學和互聯網連接,踐行一種新的可能。在他的世界里,科學妙不可言。而他的初心,正是用互聯網普及科學知識,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科學的美妙。

李永樂老師在抖音和bilibili網站的粉絲量截圖

01 讀萬卷書,做“全能型”科普博主

201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永樂開始在互聯網上上傳科普視頻。他總是從一個社會熱點出發,把課堂知識用一種更容易聽懂的方式普及給大眾。在高考前,他講了《考清華和中五百萬哪個難》,為考生鼓勁;在世界杯期間,他講了《C羅電梯球是怎么回事》;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他講了《冠狀病毒是什么》《疫苗是什么原理》等內容…每一條視頻都有幾百數千萬的播放量。

李永樂講新冠病毒如何致病(視頻截圖)

他對自己的視頻有清晰的定位,即以中學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從時事熱點中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知識點,用平實的語言把它展開講清楚。李永樂是物理教師,但是很多時事熱點會涉及多個學科的內容,需要靈活的“知識遷移”。這時候,他會求助自己的“后援團”——學校同事,自己也及時讀書“補課”,最終呈現出準確的解讀。

02 行萬里路,將知識送到邊遠地區

2003年,還在北大讀本科的李永樂來到甘肅省會寧縣做社會實踐。那個地方常年少雨,環境惡劣,經濟落后。他記得,一個當地的老師特意跑到他們住的地方,拿出英語書請他們讀。疑惑之余,李永樂才發現,老師自己發音比較差,他是想看看北大清華的學生讀英語是什么感覺。

前一段時間,李永樂跟著中國科協一起重走長征路,足跡遍布福建的龍巖、瑞金、于都。在走過很多縣城,山村的學校后,他更深切地感覺到,這里最主要的資源缺乏,是教師資源的缺乏。

李永樂希望通過自己的課程,讓邊遠地區的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即便學生們存在水平的差距,至少還可以給老師看。所以他每去一個地方,都會建議老師們看一看自己的課程,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把課程內容講給當地的孩子。很多時候,他也會在互聯網上對觀眾說,不管你是學生還是老師,你都可以來聽,學生不收錢,老師也不收錢。

李永樂老師在鄉村學校講課(節目截圖)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互聯網支教的方式。一個人一堂課,給所有學生覆蓋是不現實的,但是一個人可以當做一個火種,點燃全中國千千萬萬的老師,然后讓這些千千萬萬的老師,再把他們的知識傳遞給學生。”

03 做中國的“可汗學院”

對偏遠地區教育的關切,一直深埋在李永樂的心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做一個公益性的互聯網教育平臺成為他的理想。2014年,他產生了一個新想法:做中國的“可汗學院”,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課程。

開始的時候,就他一個人,做一些簡單的課程教學和競賽的內容。后來,互聯網平臺發展起來,李永樂逐漸熟悉了各個平臺的特點,知道視頻怎么播發會有更多的人看。所以他逐漸把中學的每一節課,從40分鐘壓縮到10~15分鐘,方便觀眾利用碎片時間學習。

李永樂教學視頻截圖

不僅如此,他還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有的是老師,有的是自媒體人,都對科學知識傳播非常感興趣。大家利用業余時間錄制精品的系統課程,并發布在互聯網上,供所有人免費觀看。

從2014年至今,“可汗學院”已經陸續做了七年,錄制了幾百節課程。在李永樂看來,這他想要一直堅持下去的事。有時他也會郁悶,為什么普通的科普視頻很受歡迎,而正式的課堂教學卻觀者寥寥?想辦法讓純粹的課堂內容吸引更多的人,是他給自己提出的新挑戰。

04 “學生獲得成就,是我教師生涯中最大的幸福感”

在鏡頭之外,李永樂也是一位稱職的人民教師。他把教學當作一種樂趣,認為學習的目的不光是考試、考證、考大學,而是要發現科學的美,明白科學在生活中的用處。為此,他經常給同學們講科學家的故事,做各種有趣的實驗,甚至自費購買收音機零件,帶著大家組裝收音機。在李永樂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學生的歡笑聲。

 

第37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下面我們通過快問快答的形式,來了解李永樂老師對教師職業的思考吧!

問:您教師生涯中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

李永樂老師:作為一個老師,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幸福感當然是來源于學生的成就。我經常會發現有很多孩子在剛入學的時候成績并不是很好,后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在畢業的時候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后面他回來感謝我,給我寄一張明信片。這時候我就會感到做一個教師是特別自豪的。

問:您認為今天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素質?

李永樂老師: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光要告訴學生如何考好,如何做好題,還應該告訴學生們知識有什么用,引導孩子們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些都是作為中小學老師必不可少的。同時我們應該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快樂,前提是我們自己必須要感受到快樂,這就需要教師終身學習,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水平作為畢生的努力方向,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新時代不斷進步的老師。

問:您在教學生涯中遇到的最感動的事是什么?

李永樂老師:感動的事很多,說一件小事吧。有一次畢業的時候,班里的同學送給了我一件T恤衫,上面畫了一個奇形怪狀的怪物,是我講課的一個笑話,一個長了六只眼睛會飛的魚。我當時就想,學生們很有心,哪怕我上課只說了一個很小的笑話,他們都能夠記住這么長時間,并且在畢業的時候把這個笑話畫成一幅畫送給我。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學生們會把你很多的話記住,這一點讓我特別感動。

 

李永樂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但他卻憑借一腔熱情做著一份偉大的事業。互聯網將他的課堂連接到中國的每個角落,有如一顆星火點燃千千萬萬的老師和學生。正如他自己所說,“也許一個小小的善舉,就能改變社會,未來的中國正在于今日的你我,只有理想主義者才能扛起這個重任”。(通訊員 王思萌

關鍵詞: 李永樂 永樂 一個人 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