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09:31:02
來源:互聯網
昨天,本市140萬中小學生迎來“雙減”有關要求落地后的首個新學期。記者探訪發現,中小學做起“加減法”,為學生減負。有些學校簡化了開學典禮的流程,但“第一課”內容絲毫沒縮水;有些學校升級了托管服務,方便有需要的家長早送晚接;老師們的教學計劃書里,“考試”兩個字出現的頻率少了,個性化的輔導內容多了。
由于常態化疫情防控,有些學校取消了走紅毯、嘉賓講話等環節。“第一課”的內容緊追新聞熱點,和宇航員“連線”、對話奧運冠軍等環節格外受歡迎。
“時代楷模進校園”活動在五中舉行,學生連線天宮空間站,與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開啟一場“天地對話”。學生們的問題五花八門:空間站里能吃火鍋嗎?如果在太空遇見了外星人,你們會怎樣介紹我們居住的地球和我們的國家?……航天員們有問必答。聶海勝說:“作為航天員,我們的使命就是飛天,只要祖國需要、任務需要,我們隨時會以最昂揚的斗志和最充足的準備,迎接挑戰、履行使命。”劉伯明鼓勵學生:“只要你們睜大好奇的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立下報國的志向,心懷夢想、努力奮斗,就一定能夠肩負起‘強國有我’的使命。”
本學期開始,中小學上學時間調整,不少學校也升級了托管服務,方便家長接送。二中經開區學校設置了一排紅藍交錯的遮雨棚,為家長在校門口設立休息區。
有些學校的托管服務時間延長了。以西師附小為例,學生到校時間為8時20分。考慮到有些家長需要提前送學生到校,學校每天7時20分起,在每個年級設值周老師,組織學生在統一的教室里休息、自主學習、閱讀等。8時后,學生們再陸續回到各自班級。
校園里的“加減法”,還體現在老師們的教學計劃表上。豐臺二中初中部的教學安排表里,少了“期中考試”一項。該校校長何石明說,以往各學科都會進行筆試期中考試,今年依舊會考察學生的學業完成程度,但不再是一張試卷,形式根據各科特點制定,考試的時間也不再一刀切。比如,道德與法治科目會出思考題,讓學生利用所學,回答現實中的真問題。這種考察會安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會在課外作業中體現。
二十中也取消了初中年級的各種月考、期中考。該校校長陳恒華說,針對不同學科特點,將采取更多元的考查形式,有的完成任務即為合格,有的是過程表現和成果展示結合,有些是開卷考試,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學會運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