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10:31:22
來源:互聯網
大比例促進干部教師輪崗交流;實現學區(教育集團)區域內全覆蓋;保障參加交流輪崗的校長和教師工資待遇……市政府新聞辦昨天舉行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東城區和密云區率先試點教師輪崗,今年年底前,還將有6個區的干部教師試點輪崗交流。
以教育周期為單位開展
交流輪崗的對象是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干部)教師。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6年的正、副校長;公辦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師,原則上均應進行交流輪崗。
新學期,本市將大比例促進干部教師輪崗交流,一些區經過暑期的認真準備,很多優秀校長、骨干教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已開展了區域內合理流動,到了新的崗位。匯文中學校長郭杰表示,自2016年匯文中學教育集團成立之初,就開始了干部教師跨校輪崗交流的探索。“在解決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問題的過程中,輪崗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交流輪崗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了新平臺。”
李奕說,輪崗的目的是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因此,每次輪崗的周期會參考孩子的成長周期,強調教育供給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輪崗會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為單位,比如以學期、學年為周期,最好按照低年級、高年級學段等為一個周期。”
城區將推動跨學區交流輪崗
據介紹,輪崗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區域內校長交流輪換、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三個維度。
城區將著力推進跨學區(教育集團)交流輪崗,優化學區結構,努力實現學區區域內全覆蓋。李奕解釋,過去的以單一學校、班級為孩子提供服務的供給方式,調整為學區集團的供給,讓孩子能有機會見到更多的老師,享受到更多教育資源,“從縮小區域內校際差距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推進學區內校際間師資均衡配置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全區范圍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
遠郊區全面推進交流輪崗。除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輪換、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派位輪崗外,還將通過雙師課堂等方式將優秀的老師、學科課程和作業布置向薄弱學校和地區輸出。
績效工資向輪崗教師傾斜
李奕說,干部教師交流輪崗是在原有教育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基礎上的有序流動,市級層面會加強統籌指導,由區級層面根據區域實際,科學編制交流輪崗規劃和計劃,再具體落實到學校和教師。
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參與交流輪崗和工作績效將作為校長職級晉升,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與晉升,區級及以上骨干教師評選、評優評先等方面工作條件之一。李奕說,將切實保障參加交流輪崗校長教師的工資待遇,在績效工資分配中予以適當傾斜。
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還納入市區教育工作督導評價范圍,作為各區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推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督導評價重要指標。
新聞鏈接
東城:三年內輪崗比例達100%
本報訊(記者 牛偉坤 李祺瑤)本學年度,東城區將有不少于2000名的干部教師進行交流輪崗。東城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高偉昨天介紹,該區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干部教師100%交流輪崗。
東城區將從普通教師、骨干教師和優秀干部三個層面選派干部教師輪崗交流。全區教育集團將發揮龍頭校引領帶動作用,派出優秀干部及骨干教師在全區統籌分配;一般小學、初中校則選派新任教師或有潛質的優秀青年教師到教育集團龍頭校全職交流輪崗;圍繞“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東城區還將實現干部資源的跨校際、跨集團、跨學區、跨區域配置。
東城區還將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推進“常態課優質化工程”,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以名學科基地為核心打造樣板課,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推行“雙師同步課堂”;建立以年級組、教研組為首責的作業統籌管理機制與作業校內公示制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控制總量,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密云:已安排118名教師“城鄉流動”
本報訊(記者 牛偉坤 李祺瑤)今年,密云區已安排38名正校級、12名副校級干部輪崗,占符合輪崗交流條件人數的55%。下一步,該區還將安排符合條件的70名各級各類干部進行輪崗學習。
密云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張文亮介紹,目前,該區干部交流形式主要分為發展型交流、合作型交流、項目型交流和優化型交流。通過干部交流促使城內優秀干部向農村學校、城內薄弱學校流動,指導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等。
教師交流形式主要分為城鄉交流、區域內流動和學區、共同體內交流。其中,城鄉交流包括調動區域內音體美等學科教師到其他學校開展特色教育活動等多種方式;區域內流動主要指在鎮域內小規模學校探索中小銜接工作;學區、共同體內交流以4個中學學區,7個小學、5個幼兒園共同體為依托,進行優勢互補、緊密合作、資源共享。今年,密云區已安排118名教師進行城鄉流動,27名教師進行區域內流動。下一步,該區將安排70名區級以上骨干教師開展學科指導工作,安排30名教師進行中小銜接流動,50名教師進行學區、共同體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