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 09:46:40
來源:互聯網
目前,國內疫情多地散發,暑期中小學生的健康安全是學校和家長最為關注的事情。我國生產的新冠肺炎滅活疫苗被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批準,在3-17歲人群中緊急使用。近日,多地啟動了12-17歲人群疫苗接種。那么,青少年接種疫苗與成人有何不同,此舉對于人群整體疫情防控的意義是什么,平時尤其是當下暑假期間中小學生應該怎樣做好個人防護,今天我們來為大家解答疑問。
避免前往游樂場等高風險區域
任何沒有新冠病毒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群,都是易感人群。因此,中小學生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之一,尤其是尚未完成疫苗接種的中小學生。
目前,德爾塔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已成為全球新冠病毒流行的主要毒株,它具有傳播速度快、體內復制快、轉陰時間長等特點,且較容易發展成為重癥。被其感染后,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水平相比以往流行的毒株更高。德爾塔毒株的出現,進一步增加了人群感染的風險。
暑期學生群體的流動性大,哪些場所是高風險區域呢?除了已發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地區之外,所有具有高聚集程度、低通風程度的公共場所都是高風險區域。具體來說,除了疾控部門每日通報的中高風險地區,學生群體還應避免去車站、機場、大型游樂場、商場、寫字樓等場所。現在是夏天,絕大多數室內場所會開啟空調調節室溫,這會減少室內通風的頻次,并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所以,在德爾塔毒株所引起的這波疫情過去之前,考慮到可能存在的一些未知風險,未成年人暑假期間應盡量避免外出;確需外出的,應嚴格采取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措施,以及減少在人群流動性大和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逗留的時間。廣州一些地區疫情傳播被有效阻斷的經驗,足以證明以上公共衛生措施在新的疫情形勢下仍然有效。
“三同一四”都屬密接
感染德爾塔毒株的臨床表現與既往毒株感染有一些區別,它更類似于重感冒,如頭痛、咽痛、發熱、流涕、肌肉酸痛等。如果孩子出現了類似感冒的癥狀,一定不要大意,應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并注意自我隔離和密接人員隔離,同時報告社區。家庭成員和孩子有相同癥狀時,應全部佩戴口罩并按要求接受核酸檢測和隔離,并配合疫情防控部門對居家環境進行徹底的通風和消毒。
另外,在德爾塔毒株流行的新情況下,學校和家長對于密切接觸者的認識要改變——現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單位、同一個建筑,以及發病前四天,都屬于密切接觸者。這使得學校等教育機構的疫情防控面臨著較大的挑戰。青少年在暑期的活動范圍大、流動性大,開學后學校集中活動較多,使得交叉感染存在可能。
青少年打疫苗為安全開學增加保障
未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有助于構建更加完善的人群免疫屏障。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提到,由于此次德爾塔毒株導致的重癥患者中,老年人比較多,同時也有孩子,所以加強這兩類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很有必要。
目前存在的疫苗突破性感染病例(部分確診的德爾塔病毒感染患者已接種過疫苗),雖然意味著接種疫苗并不能完全避免接種者感染變異的新冠病毒,但按照要求接種疫苗仍具有預防和保護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可以減少感染風險、降低重癥發生率和減少治療恢復所需要的時間等方面。
在這里,還需再一次強調“按照要求接種新冠疫苗”,即做到完全按照疫苗接種的劑次和接種間隔時間來進行接種。因為接種劑次和間隔時間是依據大量嚴格的臨床試驗確定的,為了保證對應人群的免疫系統得到充分刺激從而產生理想水平的抗體,以保護機體免于感染。僅接種一劑或延長、縮短兩劑接種間隔時間,均會影響疫苗保護效力的充分發揮。
所以,中小學生按照要求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大大助力群體免疫屏障的建立,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學校內病毒流行的可能,為安全開學增加保障。
家長應全程陪伴孩子接種
據國家公開發布的權威信息,我國3-17歲人群使用滅活新冠疫苗的一期和二期臨床試驗已經完成,中和抗體陽轉率100%,抗體陽轉率與成人組無顯著差異。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成員王貴強在7月17日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曾談到,成人的和兒童青少年的疫苗都是滅活疫苗,它的劑量和劑型都是一樣的,具體接種方式和成人一樣,都是兩針,兩針間隔21天到30天。
對于家長來說,在孩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時期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孩子接種疫苗,家長應全程陪伴。家長或其他監護人陪同孩子接種,準備好孩子的身份證或戶口簿,以及監護人的身份證,并由監護人簽署疫苗接種知情同意書。
2.疫苗接種應和其他疫苗間隔14天。但如果出現外傷、狗咬傷等需要注射破傷風或狂犬疫苗等情況,則不受14天時間間隔的限制。
3.接種前避免勞累和空腹,在孩子放松的情況下接種更佳。
4.除有特殊不適之外,應嚴格按照要求的間隔日期接種,以最大程度保障疫苗的保護效力。
5.接種后一定要留觀30分鐘,以防意外。如果孩子在注射疫苗后30分鐘內發生不適,立即尋求疫苗注射現場負責留觀人群監護的醫護人員的幫助,監護人需在場以便配合醫護人員。如果孩子在疫苗注射結束離開現場后發生不適,按照疫苗接種的注意事項聯系疫苗注射機構工作人員咨詢處理。
根據目前的數據,疫苗注射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局部疼痛、紅腫,少數情況會出現發熱等表現,但這些不良反應是可控的。如果家長判斷孩子情況緊急,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自行就近送醫治療。
健康指導
學生防疫做好這11件事
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德爾塔毒株并沒有導致新冠病毒生物學特性發生顛覆性改變,傳染源傳播途徑基本清楚,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接種新冠疫苗仍然是個人最有效的防護手段。
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幫助和督促中小學生從以下11個方面做好預防:
1.根據疾控部門的統一安排和要求,確保按照規定劑次和間隔時間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種;
2.外出時,正確佩戴一個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的口罩,并定期更換,但不要一次戴多個口罩,也不要戴有呼吸閥的口罩;
3.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衛生,及時、認真地進行手部消毒;
4.與他人共處同一空間時,無論室內還是室外,社交距離都應保持在1米以上;
5.無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時,生活和學習區域的預防措施以日常清潔通風為主;
6.進入超市、商場等公共場所,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戴好口罩,遵守排隊1米線,繳費時首選無接觸支付;
7.乘坐廂式電梯時,全程佩戴口罩,間隔站立,接觸電梯按鍵等公共部位后及時給手部消毒,或是佩戴手套、用紙巾隔離手指與電梯按鍵等公共部位,在手不干凈時不要觸碰眼、口、鼻;
8.在外用餐,應先用流動水和洗手液、肥皂、香皂等洗滌用品洗手,沒有流動水可用隨身攜帶的免洗手消毒劑或一次性酒精濕巾清潔雙手;
9.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隨后將紙巾包好扔進垃圾桶;
10.對于較小的孩子,家長要培養其手部衛生意識,及時糾正他們吃手和啃玩具的不良習慣,定時清潔雙手和玩具;
11.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進入需要使用健康寶掃碼登記的場所時,要主動、積極配合,以保證自己及時接收到疫情防控的相關信息。
洗手,你做對了嗎?
正確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經濟的方法之一。但洗手不是“沖一下”,如果做不對,很可能手就白洗了。
流水+洗滌用品凈手更徹底
條件允許的話,最好的洗手方法是在流水沖洗的基礎上,加用洗滌用品去污殺菌,做到深層清潔。可用的洗滌用品大致有4種,推薦給大家。
洗手液“衛消證字”批號的洗手液添加了殺菌成分,能有效抑制或殺滅手部在與外界接觸中所沾染的各種細菌,同時含有護理成分,能夠減少刺激,滋潤皮膚。
肥皂 成分簡單,包含高級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鹽類,有較強的去污和殺菌效果。由于經常洗手容易造成皮膚干燥,可以輔助使用皮膚保護劑(如護手霜等)。
香皂 與普通肥皂相比,香皂會額外添加一些潤膚成分,如甘油、椰油酸、棕櫚酸等,不僅具有殺菌作用,還可以潤膚。
免洗手消毒液 作為方便的洗手產品,對于不存在可見污物的手進行20秒以上的揉搓,也可以達到理想的手消毒效果。
在流水洗手的情況下,建議首選洗手液作為洗滌用品。肥皂和香皂與他人共同使用,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洗手液瓶身完全封閉,使用時能夠避免手接觸液體本身,交叉感染的風險較低。
疫情期間宜選哪種洗手液
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能殺菌。洗手液的主要功能是清潔護膚,有些特定成分可以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所以,洗手液分為普通型和抗菌殺菌型。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分辨洗手液究竟有沒有殺菌作用——識別“衛消證字”和“衛妝準字”。
“衛妝準字”是國家衛健委化妝品檢測部門針對國產化妝品頒發的批準文號,持有“衛妝準字”批號的洗手液屬于化妝品范疇,不具備殺菌、抑菌功效。“衛妝準字”的洗手液與普通的洗發露、洗面奶同屬一般性護膚化妝用品,只能達到清潔、去污目的。
而“衛消證字”洗手液在清潔的基礎上增加了殺菌作用,能幫助殺滅或抑制常見致病菌,如化膿性球菌、腸道致病菌、致病性真菌等。這類洗手液適合特殊人群如醫生、收銀員等,以及特殊場合如醫院、酒店、公共衛生間等使用。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可能時時處于有流動水洗手的環境,隨身攜帶小包裝的免洗手消毒液十分方便。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市面上出售的具有殺菌作用的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氯己定成分的產品并不能殺死新冠病毒,因此在疫情期間,不推薦使用。我們推薦使用的免洗手消毒液是含有酒精成分(60%-80%的濃度)的產品。酒精過敏者可選用季銨鹽類等非醇類手消毒劑。
總之,疫情期間,請大家勤洗手。無論是使用流動水+洗滌用品洗手,還是使用手消液進行消毒,都需要揉搓到手的各個部位,充分揉搓手掌、手背、指縫、指尖、指關節、拇指、指甲縫,過程至少持續20秒,以達到徹底和規范的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