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16:31:17
來源:互聯網
2021年北京市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試卷,貫徹和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試題彰顯價值引導、突出能力考查,體現改革趨向。試題形式穩定、素材豐富、考查靈活,通過創設多樣性的試題情境考查學生對教材主流主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一、全面滲透正確價值導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在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2021年北京試題充分體現了對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和世界多樣性文化的綜合考查。
1.突出紅色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試卷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中選取素材,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如第8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革命道路、方式、理論指導的不斷探索,第9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歷史試題凸顯了革命文化,引導學生知史愛黨。又如第10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第16題要求學生論述新中國成立以來多個五年計劃是如何體現與時俱進的,試題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偉大實踐,激勵學生樹立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2.注重傳統文化的考查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2021年北京試題非常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查。如第1題,以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祝歲習俗為題,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古代的禮儀教化和倫理秩序觀念,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第16題,通過古代建筑明堂的記載,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的方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做出合理解釋的能力,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理解,滲透了家國情懷。又如第20題,以“考古與歷史”為題,通過對古代金石學和現代考古學的探究,把歷史和現實充分的結合起來,體現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3.以開闊的視野認識多樣的世界文化
試卷強調對學生歷史視野的拓展,使學生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認識國家的命運和世界的發展。如第4題,展現了中國古代瓷器出口歐洲以及中日制瓷技術的相互學習,第7題出示了列寧對中國辛亥革命的評價,這些都考查學生從世界背景下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又如第19題,通過中國古代和西方同一時期“自畫像”的發展脈絡比較,讓學生把握中國和世界的時代特征,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文明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步的,同時,還可以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
二、注重歷史學科思維能力考查,體現歷史學科素養導向
讀史使人明智。2021年北京試題體現新課程理念,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
1.突出歷史學科素養的考查
2021年北京試題貫徹落實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鮮明地融入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考查理念,引導學生通過建立相關史實的時間、空間聯系,運用唯物史觀,靈活運用相關歷史知識,對歷史史實和歷史問題進行歷史闡釋,對歷史觀點進行論證,在問題的解決中彰顯家國情懷。
具體地說,第3、6、20等題,運用“唐中后期至宋代福建地區稅場設置分布圖”“1885-1890年中國主要通商口岸及周邊城市貿易往來示意圖”“中國考古百年成就(部分成果)示意圖”,突出了對歷史時空觀念的考查;第18(2)題引入學者對18世紀英美政治體制的看法,要求學生結合史實談談對美國總統是“沒有君主制的國王”這一觀點的看法,則重點考查了學生歷史學科素養中的史料實證;對歷史解釋的考查,在第16、17、20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如第16(2)題,要求考生結合所學分析北魏為何重視修建明堂,第20(2)題要求考生任選三個視角,簡述考古成果對歷史研究的貢獻等;第19題通過闡釋15-17世紀自畫像的發展折射出的中、西方時代特征,考查學生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學科素養;至于家國情懷的學科素養,無論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如第1、4、16、20等題,對傳統文化的弘揚,第8、9、10、17等題,對革命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基因的傳承等。
2.注重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
在突出歷史學科素養考查的同時,2021年北京試題注重歷史學科能力的綜合考查。如第16(1)題,要求考生指出漢代復原的明堂與西周明堂的差異,第17(2)題要求考生任選兩個規劃,結合時代背景,比較和闡釋其發展目標是如何與時俱進的,以上問題突出了比較能力的考查。又如第13題,以俄國詩人萊蒙托夫的詩為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能力,第15題以16-20世紀世界歷史發展中的歷史現象考查學生論證歷史問題的能力。第18題提供了1787年制憲會議各個州代表的爭論,要求考生歸納各州代表關于設立“全國行政官”有哪幾種觀點,考查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3.突出考查必備知識,考查教材中的主流主干知識
2021年北京試題貼近教學,強調主流主干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如第2題,考查學生對唐朝三省制運作的認識,第4題考查學生對明清手工業的發展的認識,第7、8、9、10題分別考查了對辛亥革命、黨的奮斗歷程、抗日戰爭、新中國民族政策等重大史事,第11、13、14題分別考查了雅典的民主政治與思想、法國大革命、二戰后日本的改革。第16題通過明堂這一情境,考查學生對西周至漢朝政治制度變革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認識,第17題考查學生對新中國國民經濟建設規劃的梳理和認識,第18題通過1787年制憲會議上的辯論,考查了學生對美國政治制度的認識,通過引入學者觀點美國總統是“沒有君主制的國王”,又巧妙地考查了學生對英美政治制度比較和認識,第19題以“自寫真”為情境,要求學生闡釋15-17世紀自畫像的發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時代特征,考查了學生對明清時期中國政治、經濟和思想方面的變革,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人文主義思潮、自然科學興起等主流主干知識。
三、深化教育考試評價改革,穩中求進
在高考評價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2021年北京試題在形式上保持穩定,素材選取上穩中求進,穩中求新。
1.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
2021年北京試題多角度考查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美育和勞育方面尤為突出。藝術流派的變遷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不同歷史時代的思想、文化特點,第19題以“自寫真”為主題,一方面考查學生從時代發展的角度看待15-17世紀中西方不同的藝術風格,另一方面也從藝術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探究歷史,體現對學生美育的培養。第11題從雅典女性的勞動入手,強調學生對勞動價值的思考,引導學生認識勞動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
2.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教學實際
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是研究歷史的動力之一,歷史也為現實提供了諸多的借鑒和參考。2021年北京試題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教學實際,以學習探索問題情境為載體,體現現實關懷和人文關懷。如第17題,題干鮮明提出:“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計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題目要求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思考黨和政府所制定的“五年規劃”是“如何與時俱進”的。又如第20題,試題素材強調“建設‘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成為新時代的使命”。以上試題將學生課堂所學與新時期的時代主題、時代使命緊密結合,引導學生以課堂知識為基點,關注時代命題,思考社會問題。
3.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選擇性與多樣性
2021年北京試題視野開闊,題材豐富,形式活潑。試題在充分體現開放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同時,主干明確,穩中求進,難易適中。如第17題,提供多個歷史素材,給予學生多個答題的選擇空間。又如20(2)題,要求學生多視角思考考古成果對歷史研究的貢獻,考生需要自己選取解題思路和方法,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整合,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些開放性試題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語言組織、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歷史時代的特征,對得出的結論進行解釋論證,做到邏輯嚴密,史論結合,具有較高的區分度。
總之,2021年北京試題貼近北京學生實際,有益于發揮其所長,展現其創新的內在潛質。
點評專家:
郭井生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教研中心 高級教師
趙文龍 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 高級教師
趙艷兵 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 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冉 峰 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高級教師
郝萬清 北京市第二中學 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