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8 09:31:07
來源:互聯網
北京市教委日前發布《全面推進北京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各高校要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同時加強公共基礎課課程思政建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體育、美育類課程。市教委明確,各高校要全面評估每一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形成“課程思政年度報告”。
依據方案,本市將在全市高校、全部學科專業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建設先行校、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一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設立一批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評選一批教書育人“最美課堂”,推廣課程思政建設先進經驗和做法。
各高校要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分別明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重點,優化課程設置。在加強公共基礎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上,體育、美育類課程也被賦予思政內涵。方案提出,各高校要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體育、美育類課程,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在美育教學中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造創新活力。
各高校還要結合不同專業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方案中,不同專業課程也被賦予了新內涵。比如,教育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突出課堂育德、典型樹德、規則立德。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農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醫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
此外,方案還提到要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組織開展學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活動,不斷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
方案明確,各高校要堅持以首善標準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弘揚北京紅色文化,傳承北京紅色基因,充分利用體現北京革命歷史和精神、歷史文化底蘊、“四個中心”城市建設的成果,深入挖掘體現首都優勢的課程思政元素,提煉具有首都特色的課程思政案例。
各高校要全面評估本校每一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形成“課程思政年度報告”和督查促進機制;同時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