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精細育精品——法學專業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

2021-03-23 15:33:37

來源:互聯網

為扎實落實“三全育人”要求,北京物資學院法學院以“立德樹人”為引領,在法學專業本科生的人才培養中探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著力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法治人才,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法學院通過“精心”設計打通全員育人最后一公里,實現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師者情懷;通過“精細”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各個環節,實現高校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匠人精神;通過培育“精品”的不懈追求,實現高校教師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使命與擔當。

設計五個環節相扣的本科生導師育人路徑,夯實“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一些高校相繼嘗試實施本科生導師制,作為解決高校教師在育人方面重“教書”輕“育人”問題的辦法之一,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對本科生導師究竟“導”什么、如何“導”莫衷一是,易導致本科生導師制流于形式、名不副實。法學院開展本科生導師制實施工作的培訓與溝通,設計本科生導師需要重點進行指導的五個環節,即新生適應性導航、思想道德引領、大學規劃設計指導、專業學業輔導、就業擇業引導,并針對每一個環節的指導目標、重點內容、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式進行統一的培訓說明,使導師明確知曉什么時段要關注學生什么樣的問題、給予什么樣的指導和幫助。由此,本科生導師們可以“因時而導”、“因勢而導”、“因事而導”,將大學生思政工作融入師生日常的溝通中、融入教師日常的身體力行中,強化高校教師育人主體責任和實現立德樹人的過程,從而推進全體導師和學生工作隊伍以及學生家長聯動育人局面的形成,有效解決高校教師育人最后一公里問題。

建立五類教師相輔的協同育人機制,確保“三全育人”零度銜接

本科生導師、輔導員、班主任、項目指導教師(包括學生普法項目指導教師、學生參與法學專業競賽項目指導教師)、行政教輔人員都有育人任務,各類教師育人中銜接不當會出現或是多頭管理、混亂管理、或是無人管理的局面,尤其會影響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的進程和效果。這五類教師在育人中如何分工、如何協作?例如畢業年級學生遇到具體的單位選擇、崗位選擇、考研院校申報等問題時會分別請教輔導員、班主任、導師等不同老師的意見和幫助,老師們結合各自的經驗、閱歷、信息量等給予解答,但方向與目標一定要一致,不能各自為政、各說各話甚至相反矛盾,學生莫衷一是,使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法學院著力建立五類教師相輔的協同育人機制,梳理每類教師在育人上的職責、分工,厘清各類教師在學生管理、幫扶、教育、引導上的相互關系,通過“通氣會”、“研討會”、“分享學生信息”等建立溝通機制、協同機制,使每位教師“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職責明晰,解決高校教師育人零度銜接問題,共同譜寫協同育人、同向同行的新篇章。

搭建“同門學習圈”各年級學生相融的朋輩成長平臺,推進本科生導師制常態化、規范化

缺乏平臺和抓手、缺乏規范化和常態化的組織管理是造成本科生導師制成為看起來很美的“空中樓閣”的重要原因。實際運行中,一部分本科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未來發展沒有明確的目標,與匹配的導師也不熟悉,因此不會主動請求導師的指導,更不會積極參與到指導活動中。導師因為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多方面工作和壓力,時常無暇主動聯系學生去“導”。為了提高師生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的積極性、主動性,法學院開展“同門學習圈”活動,打造不同年級學生相融的朋輩成長平臺。每位導師指導的各個年級的本科生組成一個“同門學習圈”,每學期對“同門學習圈”開展活動規定一定的活動次數、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指導意見、活動成果提交等,活動情況與本科生綜合素質培養計劃中的必修學分掛鉤,是本科生綜合素質成績單里重要的一部分,并進行評比與表彰。各個“同門學習圈”自選組長、自定組名、自擬活動主題、內容和方式,與導師積極溝通,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活動。“同門學習圈”既是朋輩相互學習成長的平臺,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形成了良好學習氛圍;“同門學習圈”也是導師指導學生培育學生的平臺,導師指導有的放矢,師生互動的頻次制度化,導師就可以利用平臺有計劃的“細耕”、“精耕”、“深耕”,取得育人的實效。

鼓勵“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相結合,形成本科生導師制立體化育人格局

從當代大學生的個性角度看,學生在個性特征、能力素質、志趣特長等方面的差異大相徑庭,迫切需要個性化指導。本科生導師制在指導內容上的針對性、多樣性為解決這一需求提供了有效途徑。法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設計了導師的“四導”。一是“依規之導”,通過“同門學習圈”“五大育人環節”等規范了導師指導的次數、方式、時間節點等。二是“協作之導”,遇到學生出現的具體問題,導師與輔導員、班主任等互相溝通協調、分工合作,完成導師負責指導的環節。三是“主動之導”,充分發揮導師的育人資源與潛力,鼓勵教師根據個人志趣、個性、特長采用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對學生開展指導。四是“按需之導”,學生有個性化需求、問題或困難時主動尋求導師幫助,導師通過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不拘一格培養人才。“依規之導”與“協作之導”是導師要完成的規定動作,“主動之導”和“按需之導”是導師育人的自選動作,通過“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實現精細化、個性化、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機制,打造應用型創新型卓越法治人才。在運行中,本科生導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如科研育人模式、競賽育人模式、專業技能育人模式、傳統文化育人模式、創新創業育人模式等,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立體育人格局。

學有所導、教有所據,本科生導師制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專業教師通過課下與各個年級學生的溝通互動,更多的了解了學生們的方方面面,進行學情分析,將“研究學生”抓真做實,反哺于教學,教有所據,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學效果。導師們還要研究如何通過指導達到培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通過“同門學習圈”活動內容的設置進行科研“種草”,通過日常指導、身體力行將學生對承擔法學專業使命的基石夯牢。同時,學院著力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增強高校教師職業使命和職業道德,為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保駕護航。教師們主動走進學生,培育學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成為合格導師,爭當“四有好老師”,實現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與使命,形成學院上下齊心育人的格局。

通過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法學院本科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全院教師的合力培育下,呈現出渴求知識、扎實學習、勇于科研、樂于實踐的良好學風。法學專業本科生近五年無學業警示學生,無留級學生,整體加權平均分名列學校各專業前茅。法學專業本科生的畢業率、學位率連年提升,2020屆畢業生畢業率100%,學位率98%,考研與出國留學人數逐步增加,就業質量逐年提升,畢業生在就業工作滿意度、工資福利、提供培訓、符合個人規劃、工作穩定等方面的滿意度在各專業中名列前茅。

通過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導師們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引領學生們接觸科學研究,指導學生們圍繞自己感興趣的科研問題,依托“大學生科學研究和創業行動計劃”平臺開展學生的科研項目,調動學生開展科研活動的熱情,其中每年都有項目獲得省部級立項。導師也大力鼓勵學生們參與學科競賽、進行專業實習,并與輔導員、競賽項目指導教師、普法項目指導教師、科研團隊指導教師等主動溝通協作、形成合力,著力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法治人才。近年來,法學專業本科生在參加全國和北京市的各類普法活動和競賽中獲得優秀成績。

(北京物資學院法學院 吳忠華)

關鍵詞: 精心 精細 精品 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