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 09:47:09
來源:互聯網
近日,網傳“北京繼續暫停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消息,北京市教委明確表示此消息不實。今年1月下旬,根據疫情形勢,北京市暫停了全市培訓機構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3月1日伴隨著中小學開學,北京市教委就已啟動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有序恢復的工作,支持符合辦學標準、有益于學生學識和綜合素質提升的校外培訓機構依法依規開展線下培訓。
校外培訓豐富了教育資源供給,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對于那些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的課外班,我們應予以肯定和支持。而對于一些行業內的害群之馬,特別是侵害群眾利益的違規行為,則應當依據“負面清單”,嚴肅整頓,絕不手軟。近年來,規范校外培訓、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既是社會共識,也是相關部門的鮮明工作導向。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今年,教育部的工作要點中也特別提出,要大力治理培訓機構。
應當看到,在嚴格監管態勢下,絕大多數校外培訓機構能夠做到依法依規經營,但仍有少數機構心存僥幸、唯利是圖,不講誠信、違規辦學。有些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工作不到位,對相關部門三令五申的防疫要求置若罔聞;有些培訓機構存在躉交學費的問題。根據規定,培訓機構一次性只能收取三個月的學費,但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持續接受培訓,培訓機構一次給出多項優惠,讓家長躉交大筆學費,而一旦出現問題家長又面臨退費難的窘境;有些培訓機構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嚴重超越國家課程標準。學校教育實施的是國家課程方案,教材是依據學生的成長規律由專家來編寫的,是一個系統的教學活動載體。培訓機構的超綱課程讓學生提前學習,超過學生承受力,容易造成學生身心健康問題;有些培訓機構則通過各種危言聳聽的廣告語制造焦慮,比如“你今天來,我培養你的孩子;你不來,我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這樣的話語極具蠱惑性,對家長造成嚴重誤導。
一段時間以來,正因為一些培訓機構存在上述種種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家長和學生對此意見較大。針對這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北京市相關部門采取了在有序恢復中進一步規范管理的措施,是合理的,也是及時而有效的。
需要明確的是,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和治理,其目的并不是打壓培訓機構,更不是對其“一關了之”,而是通過相應舉措,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形成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共享共治共榮的教育發展新局面。
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校外培訓機構之所以發展迅猛,和優質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長期以來的教育評價方式都是分不開的。培訓機構帶來的種種問題要得到解決,需要校內、校外兩手一起抓。從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來說,關鍵在于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布局和發展,切實提高育人質量,特別是推動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
從更深的層面看,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使其規范運行,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訓機構雖然不是學校,但是為社會大眾提供了必要的教育服務,使得教育供給更具豐富性、更加多樣化。同時,規范校外培訓機構,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既是黨中央對“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最新要求,也是針對我國教育發展基礎、所處階段和使命擔當做出的科學判斷,是教育發展的時代新主題和新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通過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深化基礎教育改革,使得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更加充足,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明顯提升。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些成績和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期待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決不是單靠某一方面做出努力,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重視教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