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11:16:02
來源:互聯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教育關乎未來,連日來廣大全國政協委員紛紛熱議支招,“讓廣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朱永新委員
把促進家庭生命教育納入民生工程
“生命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情況比較嚴重。”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吁,在中小學系統開展生命教育,把促進家庭生命教育納入民生工程。
生命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學生樹立珍愛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具備維護生命健康的知識和技能,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一生的生命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朱永新說,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復雜,使未成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
朱永新建議,應盡快組建專家團隊系統規劃、頂層設計,研制《生命教育國家課程標準(綱要)》。明確加強生命教育的指導思想、原則內容、方法途徑,解決師資配備、投入保障、課程建設等瓶頸問題,推動相關政策落地落實。要完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
朱永新還建議,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生命服務模式,共同營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圍,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導向。政府要把促進家庭生命教育納入民生工程,發揮學校在學生和家庭之間的橋梁作用,指導和幫助家長正確養育孩子;借力社會服務,發揮社區及相關專業社會機構的協同和支持作用,優化學生成長環境。
敖虎山委員
越早學會做家長越有利于孩子成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秘書長敖虎山介紹,國家衛健委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當中,約3000萬人受到了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敖虎山建議,加快推進社區家長學校體系建設,以家庭教育為起點守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長付出一生心血,卻永遠和孩子隔著一面玻璃墻!”敖虎山說,他們在調研中得到的數據也觸目驚心:國內某一線城市大型三甲精神專科醫院,2020年18歲以下情感障礙患者就診人次達到2.75萬人次,診斷結果中含“抑郁”的有25088人,占醫院診斷含“抑郁”患者的8.9%。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這些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的病例很多緣自家庭教育的失職或走入誤區,導致孩子從小愛和感情基礎不牢固。
“越早學會做家長,越有利于孩子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對兒童和家庭發展至關重要,對社會發展也有重要影響,發達國家已從公共政策層面對家庭教育給予了支持。”敖虎山說,應加快推進以教育、衛健部門為指導,學校、社區為載體,研究機構、社會團體、培訓機構為支撐的多層次家長學校體系建設,幫助家長掌握對孩子進行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敖虎山說,社區是家長和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要重視充分發揮社區的功能,把握早期干預的良好時機,建設高質量的社區家長學校,做好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引導,幫助年輕父母履行好父母角色。
李景虹委員
引導課外培訓機構貫徹素質教育理念
當下,課外培訓產品廣告鋪天蓋地,充斥著各大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找一線名師,學解題大招”“想要好成績,就找好方法”等廣告詞充斥耳中,加劇了廣大家長的焦慮心態。
“課外培訓亂象嚴重干擾了中小學的教育生態,對我國基礎教育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說,近年來我國中小學課外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迅猛,僅2018年市場規模就已突破7000億元,一些不良傾向也隨之抬頭,教育商業化趨勢嚴重,中國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已成為家庭的主要經濟支出之一,平均每年子女教育支出已占子女消費總支出的78.3%。教育負擔也已經成為影響適齡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課外培訓機構依舊宣傳造勢,過度制造教育競爭焦慮,由此導致的課內減負、課外增負、應試刷題仍然是廣大學生的常態。”李景虹說,這些課外培訓亂象,已經嚴重干擾了中小學的教育生態,對我國基礎教育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李景虹建議,引導課外培訓機構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嚴格管理課外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與教學模式,突出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要加強審查課外培訓機構的廣告投放,規范宣傳形式,避免狂轟濫炸式的廣告引發家長焦慮。還要引導家長理性選擇課外培訓,公辦和民辦機構開設家長課堂,幫助家長掌握正確育兒理念,讓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相輔相成,保證課內教育實效,從源頭上避免家長對子女教育束手無策,不得不投向課外培訓的窘境。
劉焱委員
提高公辦幼兒園“無編制”教師待遇
“同工不同酬現象嚴重影響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和素質的提高。”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說,幼兒教師收入普遍偏低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國出臺的關于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的政策對標的是“編制”而不是“教師”,應把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改善、同工同酬納入學前教育督導考核指標體系。
“關于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工資待遇的保障政策雖然全面系統,但擁有編制的公辦幼兒園教師數量相對較少,很多公辦幼兒園教師沒有編制,不能獲得在編教師的待遇,導致同工不同酬。”劉焱說,近年來各地政府投放給公辦幼兒園的編制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仍然趕不上公辦幼兒園數量的快速擴張。公辦幼兒園無編教師的工資待遇,還影響著民辦幼兒園對于教師的工資定價,大部分民辦園是以公辦園無編教師的工資待遇作為參照標準。
劉焱建議,應對標相同學歷、職稱和工作年限在編教師的工資待遇標準,給予非在編教師相同的工資待遇,并向社會公示。要逐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財政補助制度,在成本核算基礎上適當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財政扶持力度。還應設置政府補貼資金中教師工資待遇比例,超過規定比例的幼兒園,政府可以追加資金補貼額度。通過購買教師服務的激勵政策,引導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把更多的資金用于教師工資待遇的改善與提高,穩定和提升教師隊伍質量,從而改善幼兒園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