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11:01:03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小朋友們,大家知道皇帝是怎么祭天的嗎?”在天壇公園,七八個孩子正圍著繪聲繪色講歷史的領(lǐng)隊老師,“為了跟神仙對話,皇帝提前4個月就要做準備了……”細致耐心的講解,生動趣味的故事,兒童化的語言表達,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的腦袋瓜兒不停地隨著領(lǐng)隊老師的指引轉(zhuǎn)動著,還拿著小本子邊走邊記。
今春,戶外課堂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研學營搬進了公園、動物園、博物館,隨著這些場所的教育服務(wù)職能日漸凸顯,針對兒童聽眾群體特點“因材施教”的講解員紛紛上線,陪伴孩子邊玩邊學迎接新學期。
量身定制
“孩子玩進去了也學進去了”
剛上一年級的子睿是北京天文館的常客。上小學前,子睿的父母就沒少帶他到天文館,可是要說天文館里最吸引他的卻是一座滑梯。“天文館前前后后去了五六次了,孩子每次都賴著要玩滑梯,對天文館里的科普影片卻提不起興趣。”子睿的媽媽王女士無奈地說,“家長對天文知識也不太了解,那些科普影片雖然看著生動,但是細究起內(nèi)容還是太專業(yè)了,孩子聽不懂,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上周六,因為一個新角色的出現(xiàn),子睿從天文館回來嘴里念叨的不再是滑梯,而是“穿梭宇宙”的見聞。“誰知道太陽是什么顏色的?太陽光是什么顏色的?”“我!我!”在研學營講解員的引領(lǐng)下,孩子們舉起手,你爭我搶地說著他們眼中的太陽。
有的孩子說太陽是紅色的,有的說太陽是黃色的,還有的說是白色的。子睿則告訴記者,他在天文館里看見過藍色的太陽,每次跟家長說起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會糾正他說太陽是紅色的,發(fā)著黃色的光。在記者的鼓勵下,子睿對講解員肖老師說:“我見過藍色的太陽!”肖老師笑了笑,“到底誰說的是對的?下面我們就會到太陽廳去尋找太陽和太陽光真正的顏色!”
肖老師領(lǐng)著孩子們在天文館太陽廳的太陽投影像、太陽屏幕、太陽光譜投影和光譜成因展臺前一一停留,引導著孩子們解開太陽顏色的謎團。在太陽投影像前,孩子們看到了不同觀測方式下的太陽,有藍色的、綠色的……另一邊,孩子一邊聽著肖老師講著太陽的故事,一邊通過棱鏡,看到太陽光被分解出了七種色彩的光芒。“以前只覺得看到好多顏色很好玩,原來這是太陽光的顏色呀。”子睿這一次透過棱鏡看到七色光,卻有了跟以往不同的理解。
看著孩子一會圍著老師問這問那,一會在筆記本上涂涂畫畫,王女士欣慰地說:“大半天了都沒問我要手機,玩進去了,也學進去了。”
不僅市場中各研學營紛紛開發(fā)了針對兒童的博物館講解課程,很多博物館也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量身定制了小講堂。記者從首都博物館了解到,首博就曾面向兒童開設(shè)了中軸線、傳統(tǒng)服飾、一帶一路等主題的親子活動和相關(guān)課程,更在官方網(wǎng)站中特別設(shè)置了“少兒網(wǎng)站”入口,動畫形式的科普視頻、充滿童趣的在線游戲都能讓孩子看得懂、學得會。
專業(yè)引領(lǐng)
“從兒童的視角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