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09:01:04
來源:互聯網
新學期開學,不少學校的體育課也有了新氣象:校外體育作業、智能監測設備、外聘專業教練……體質健康成了學校關注的焦點。
今年年初下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明確,要確保學生每天在校內外各參加1小時以上體育鍛煉。為了這1小時的校外鍛煉時間,各校可沒少費心思。“本周的體育家庭作業是少年拳第一套。”一開學,分司廳小學的孩子們就領到了3月第一周的家庭體育作業,伴隨著體育老師在視頻中的一招一式,武術中的基本動作被一一拆解,變得易學上手。學校教學主任張峻楠介紹,家庭體育作業是新學期的特色,“之前往往只是在寒暑假里給學生們布置體育作業,如今新學期里我們每個月都有一個鍛煉主題,每周圍繞主題進行作業設置。”張峻楠說,每月的鍛煉主題會與在校的教學任務緊密結合,在任務設置時,學校充分考慮了不同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科學分層。
運動時間有了保障,運動的內容也更豐富。分司廳小學在新學期增加了一節飛盤課,由原國家隊隊員親自執教;冰雪運動旱地化的相關課程也在嘗試中,同樣有專業教練來進行指導。在一零一中學,除了必修的體育課,學生每周還有一次60分鐘的活動課以及90分鐘的大選修課。體育組組長孫冬介紹,體育組老師設計了涵蓋心肺鍛煉、肌肉力量、強健骨骼等項目的近20個體育鍛煉模塊,學生可以依照興趣自由選擇。學校還在大選修課中專門開設了體質提高課程:前40分鐘,老師帶著學生進行慢跑、柔韌訓練、上下肢及核心力量練習,后面的時間學生則進行5至6公里的越野跑,既增加了學生的運動量,又保證了運動強度。
新學期開學,黑芝麻胡同小學開始了一項新試點:在體育課上,給學生戴上一塊小巧的電子腕表,運動時的心率變化實時可見。“我們希望借此對孩子進行更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指導。”學校副校長周京勝介紹,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孩子身上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通過小范圍試點之后,這項設備有望在全校范圍內推開,為每個孩子都建立起一份運動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