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頑疾難消 代表委員支招

2021-03-08 18:30:48

來源:互聯網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3月3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校外培訓班已然形成了由補習機構、線上教輔平臺、媒體等相關群體組成的利益鏈條。這一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并登上人民號熱搜。

近日,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就“校外培訓機構”話題開展了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近4000名參與調查的家長中,有92%給孩子報了校外培訓班,其中,超半數孩子就讀小學階段,半數家庭每年為孩子校外培訓班花費超過1萬元,25%的家長選擇校外培訓班的渠道是廣告宣傳。

孩子們報的都是什么培訓班?調查顯示,45%的家長給孩子報的是英語、數學等學科類校外培訓班,興趣類培訓班占39%。

至于報班的原因,超四成的家長表示,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是為了培養某方面的特長及升學或部分學科考級,21%的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僅有12%的家長表示是因為孩子自己感興趣。網友@蘭花草留言表示,在外補課收費貴,承擔不起也要咬牙承擔,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自家孩子不學就落后了。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認為,不少校外培訓機構運用營銷模式制造了群體性“恐慌”,讓一些家長在急迫和焦慮的心理狀態下,被動聽從廣告誘導,投入資金為孩子爭奪教育資源。

調查中49%的家長認為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班收獲甚微,30%的家長希望能夠提高學校課后服務能力。

也有很多家長對報培訓班后隨之而來的亂象表示不滿。調查結果顯示,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被家長視為最大的問題,另有49%的家長稱遇到過校外培訓機構“預付周期過長”“應試傾向”“超綱教學”“虛假宣傳”等問題。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積極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今年1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從嚴審批培訓機構,強化培訓內容監管,規范培訓服務行為。

在今年的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紛紛建言獻策。

劉希婭認為,首先,要降低黃金時段、頭版頭條等宣傳此類產品的比重,減輕學生、家長焦慮;其次,要嚴格準入和督查機制,對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培訓內容、教材教案、教師資質等進行全方位治理;最后,各地要建立統一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平臺,將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師資情況、開班情況、學生名單、培訓內容、任課教師、上課時間、收費標準等可公開的信息統一錄入平臺。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十四五”期間,要建立健全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繼續教育機制。要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保證有資質、有良好素質和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輔導老師。

關鍵詞: 校外 培訓 頑疾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