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初:教育的原點就是服務人生

2021-03-05 10:31:14

來源:互聯網

任何人終其一生,有且只有三項內容,即做人、做事、生活。教育應當以人生為中心,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

去年底,在出席北京一所中學舉辦的活動上,李金初圍繞“人生中心教育”演講,引發臺下聽眾的共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李金初現為北京建華實驗學校董事長,從事教育工作50多年,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北京市中學模范校長,有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改革家。

前不久,在北京建華實驗學校,記者專訪了李金初,聽他娓娓道來“人生中心教育”起源、核心要義及力求要解決的問題,他的講述中既有故事,又有思辨。

盡管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行動矯健,思維清晰、縝密。

源于頓悟

走進李金初的辦公室,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書多。書柜里,辦公桌及茶幾上,目光所及都是書。他的閱讀范圍很廣,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都有涉及。

他很謙虛,“平生無大志,只想辦好一所學校”是他的座右銘。

在擔任北京十一學校校長20年間,他不斷改革,硬是將一所普通中學變為享譽全國的名校。更為重要的是,為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提供了一個典型案例。

2007年,68歲的李金初卸任校長,很多人以為他會歇歇,游山玩水、頤養天年,但他轉身又開啟了另一番事業,即擔任北京建華實驗學校董事長、校長。

正常理解,年過花甲出任董事長、校長,更多是“把把關”和“指導指導”。而他不一樣,在這里,他開啟了新的教育改革實驗。

北京建華實驗學校和北京十一學校在相鄰區域辦學,兩校地理區隔只有一條線,但面對的學生群體不一樣,工作內容存在巨大差別。

北京建華實驗學校始建于1993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民辦學校,從小學到中學,而北京十一學校只有中學。

“沒有小學段的教育經歷和體驗,對基礎教育就難有完整性的認識和體驗,完整的教育命題很難提出。”李金初說。

在北京建華實驗學校小學部的體驗與感受,成為催生人生中心教育的力量。

在這所學校,李金初每天接觸小學生,與中學生完全不同,他們會自然釋放與生俱來的天性。

每天早晨,他一進校園,孩子們隔老遠就喊”校長爺爺好“,有些孩子飛也似的奔跑過來,親熱地拉著他、抱著他,有時甚至差點兒把他撲倒在地。

面對這些可愛、鮮活的生命,有一次,李金初腦海中突然閃現一個念頭,教育的目的不就是為人生服務,影響人生成長嗎?

彼時,他從事教學已有40多年,曾經的教學經歷像電影鏡頭一樣閃過。

李金初回看人生的起點,思考教育的原點,對教育的認知豁然開朗:“教育承接了生命,便承接了整個人生;教育是為人生服務的,人生才是我們進行教育的中心。”

看似一瞬間的頓悟,其實是多年從事教育的厚積薄發。頓悟之后,他開始系統查閱資料,深入思考。

2010年,借參加女兒畢業典禮之機,他和夫人去了趟美國,安排了15天的旅行計劃,這是他難得的假期。

從湖南張家界農村考上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后,他一心赴在教學、管理上,辦好了一所學校,但時間悄無聲息地流走了。

家人約法三章,那就是白天游玩,晚上才是他的自由時間。夜深人靜時,他文思泉涌,于是奮筆疾書,完全不知疲倦。

就這樣,15天的假期里,在完成既定游玩任務的前提下,他居然完成了5萬多字的初稿,名為“人生中心教育論綱”。

教育與人生

回京后,他廣泛征求意見。在吸收了學校教師學習、討論、思考的成果后,他對“人生中心教育論綱”進行了增補和修訂,完成了25萬字的《人生中心教育論》定稿。

關鍵詞: 李金 教育 原點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