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12:17:26
來源:互聯網
辛丑牛年的春節剛剛過去,全市中小學生下周就要迎來新的學期。隨著開學的臨近,有些孩子依舊晚睡晚起,有的甚至出現了不想學習、不想上學的“開學前綜合征”。而很多家長則是出現了各種焦慮狀態。在開學前一周,作為學生、家長該如何進行調整?面對新學期,又該做好哪些準備?本刊將在這期邀請教育專家、中小學教師為您提供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孩子開學前期情緒波動 家長切勿太過焦慮
每到開學前期,很多孩子都會出現“賴賴賴”“煩煩煩”的情緒波動,對新學期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應,有的孩子甚至說出“不想上學”的話。很多人將其稱為“開學綜合征”。對此,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新學期因為“開學綜合征”影響學習。
北京市京源學校初二年級組長劉莎莎認為,“孩子對于假期到開學的過渡期,要面臨從生活作息到學習、到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環境變化。同時,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 ,適 應能 力 有 限。所以,孩子在開學前出現疲倦嗜睡、食欲不振等身體上的表現及不想學習、走神、情緒不穩定等心理現象是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正常反應,家長不用太過焦慮。”
在劉莎莎看來,孩子說出“不想上學”的話,有些是因為一時的逆反情緒;有些是不愿面對與自己意愿相左的學校要求;有些是不知如何擺脫班內無形的學習成績比較。總之,造成孩子說出這種話的原因很多,家長不要輕易認為孩子是真的不想去上學了。“所謂的開學綜合征多數學生在開學后一兩周內可以調整好。但對于長時間無法調整好的學生,建議家長與孩子的班主任取得聯系,詳細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現,以恰當的方式與老師配合,可通過適度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創造輕松的生活、學習環境,促使孩子較快地建立信心,調整好狀態,融入到學校生活。”
北京一零一中高二年級組長方明表示,其實,孩子的“開學綜合征”、對返校的態度很大程度上都是其內心焦慮的一種反映。而孩子的內心焦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學習方面與人際交往方面。為此,他建議說,“自律性差的,鼓勵孩子自定計劃,目標不宜太高,要切合實際,計劃的有效執行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認同,從而制定目標更高的計劃;對于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孩子,建議與老師積極溝通,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設定合理學習目標,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對于好強的孩子,要正視挫折,挫折是成長路上的加速器,一次次的挫折促進個人的不斷進步。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而言,心態決定了最后達到的高度,我們提倡不畏挫折,不斷前行,但一定要善待自我,包容失敗。對于不自信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看法,只要不涉及到原則問題,切忌輕易否定,應多一些鼓勵與支持,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提升自我認同,也有利于孩子更自信地進行人際交往。”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團委書記王美璇建議家長在處理孩子的返校焦慮時,不要操之過急,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再適當引導。“家長不要一味地說教催促孩子準備開學,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學期的計劃。可以讓孩子在開學前增加一些和同學或者老師溝通交流的機會,互相講一講新學期的計劃,讓開學變得有所期待。”
“孩子是真的不喜歡學習嗎?不愿意學習嗎?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作為家長忽略了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內容造成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浩英認為,無論是新學期開學前,還是開學后恢復到平時上課狀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都應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及其真實的成長需求出發,而不是每次都是以“作業做完了嗎?”“今天學習怎么樣?”作為溝通內容。同時,她還表示,家長切忌打著“一切為了你好”的大旗,給孩子鋪好每條道路。做家長的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意志,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學會自己去選擇。真正的愛,不是占有孩子全部的人生,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逐步調整恢復平時狀態 家長也需以身作則
“晚睡晚起,睡到自然醒,手機、游戲等電子產品占據多數時間等狀態是很多孩子的假期狀態。但是,隨著開學的臨近,家長還是應該逐步調整,盡快讓孩子恢復到上學時的作息。”對此,方明建議家長,對于晚睡晚起的孩子,有計劃地每天提前10至30分鐘熄燈睡覺,并相應提前起床,逐步過渡到正常學期的作息時間。對于手機、游戲等電子產品占據時間過多的孩子,家長可以從讓孩子閱讀感興趣的書籍開始,增加紙質書本閱讀時間,適當增加靜坐學習時間,以減少電子產品的接觸時間。家長還要盡可能暫停親友串門,與孩子一起收拾書房、備好文具,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更快地靜下心來。此外,溫故而知新,增加文化課的學習任務,喚醒大腦記憶,適應正常學習節奏。
“對于孩子而言,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一般在8個小時左右。不可以上學時文化課唯此獨尊,一放假休閑放松興趣愛好就全盤接管。”在李浩英看來,如果將8個小時全時間段地來回交替既不能讓孩子很好銜接所學的知識,更不利于形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為此,她建議,無論放假期間還是上學階段,孩子這8個小時都要適度分配。同時,作為家長、學校還需要在孩子體育鍛煉、合理飲食及充足睡眠上保障有足夠的時間。
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副校長劉文娥表示,在孩子眼里,家長的實際行動勝過任何說教。因此,家長不僅要逐步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還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比如,下班后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自己要讀書;周六日在家休息時,自己堅持早起;空閑時,還可以與孩子一起鍛煉。這些都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習慣的重要做法。當然,作為家長還應該多換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不斷提升自己。”
新學期新面貌新的開始 各學校已做好準備
為了迎接學生回到久違的校園,學校在開學前也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
據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趙欣介紹,開學前學校不僅做好了學生體溫測量記錄,學校為了迎接新學期、開始新征程還開啟了“迎新寶典”。這包括:整個假期通過班級微信公眾號,始終對學生的假期生活進行積極引導,倡導健康有序有質的假期生活。線上二次家訪,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結合放假初制定的寒假生活計劃,查缺補漏,找準方法,制定開學后的目標。此外,在開學前一周,小學部各班級微信群還會每天早上老師們以問候早安,晚上提醒上床睡覺的方式,幫助學生調整作息。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教育集團沙河中學校長周瑾認為,學生從寒假的自由快樂狀態,過渡到學校的規律緊張狀態,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從外在環境的變化,轉化成學生內在變化的過程。為此,學校通過“喚醒——熱身準備——踏上新征程”三個步驟幫助學生逐步調整,恢復到上學時的狀態。
據悉,喚醒階段,學校會提前一周給所有的學生和家長發出通知,并提出有關出行、調整作息時間、溝通內容、增加預習等內容的具體要求。熱身準備階段,學校會從環境布置、上好“開學第一課”、表彰優秀學生、制定班規、形成互幫互助小組等工作出發,讓學生從入校開始,通過校級班級活動,逐步融入校園生活。“至于踏上新征程階段,我們認為新學期剛開始上課,講課的內容不宜太深,作業也不宜太多,并應該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然后要求逐步上升。因此,學校在課上要求老師要側重學生習慣的養成。同時,寒假后返校,體能恢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學校在這個階段通過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堅持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此外,對個別沒有跟上節奏的學生,學校還會與家長配合,對其進行單獨輔導。”
“初三是畢業年級,學生會承受更多的壓力,所以作為班主任在做好學生工作的同時,還要把家長的情緒調動起來,這樣也會幫助孩子返校后盡快進入理想狀態。”上地實驗學校初三年級班主任甘迎春在開學前給家長發了一封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并布置了四個方向讓學生從“自律與自由、傳統與傳承、家國情懷、責任與使命”來開啟收心工程。
其中,自律與自由,是讓學生分享自己寒假計劃的執行情況。用同伴的榜樣力量彼此激勵。傳統與傳承,是讓學生分享過年的故事。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讓學生知道家庭對于自己成長的重要性。家國情懷,是讓學生關注國際國內大事,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責任與使命,是要在學生們心中播下責任擔當的種子。
為了實現平穩順利開學,老師要比學生更早進入狀態。為此,北京市密云區北莊中學在開學前各年級不僅安排了線上班會、線上家長會,指導學生和家長做好開學準備,調整生活節奏和學習狀態,學校還專門安排了“疫情防控背景下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邀請市、區心理教育專家和名師對干部教師進行心理輔導,指導干部教師如何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線上線下教學轉換等新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中學生心理疏導和學生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