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11:47:26
來源:互聯網
輔導文化課、寒假作業,教孩子們畫畫,陪伴孩子們直到開學……2月23日,記者從共青團定州市委了解到,這個寒假,來自清華大學、河北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的374名大學生爭做志愿者,線上義務輔導河北定州抗疫工作者的子女。
是“小老師”,更是孩子的陪伴者
“她每天都會跟我微信聊天,連吃了什么、和哪個小朋友玩、家里小狗生崽兒都會跟我分享。”這個寒假,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大三學生安凱玉和定州的一名7歲小學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1月中下旬,河北突發疫情,共青團定州市委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幫助抗疫一線人員的子女輔導學習。負責此次招募活動的共青團定州市委工作人員多園園告訴記者,河北疫情開始時,不少醫護人員奔赴石家莊藁城等地支援,社區也有不少防疫工作人員很晚才能回家、甚至兩三天才回一次家,孩子是他們的牽絆。為解決抗疫前線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共青團定州市委發起了這次招募活動。
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安凱玉趕緊報了名,隨后,她被安排輔導小學一年級學生小可。小可的父母都是抗疫工作者,疫情最嚴重時兩人經常工作到凌晨才回家,小可的爺爺奶奶只能滿足孩子的生活需求。在和小可建立微信聯絡后,安凱玉覺得,自己更像是孩子的陪伴者,無論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小可都會和她分享。
針對小可在學習方面的薄弱之處,安凱玉安排了詳細的教學計劃。為了提升小可的閱讀能力,安凱玉每天會在視頻通話時讓小可讀幾個小故事。每天晚上,小可也會“纏”著這位“小老師”給自己講故事。小可的姑姑說,只有和安凱玉在一起,小可才特別喜歡講故事。 安凱玉還會手繪一些小動物運算圖、數學連線題讓小可做練習,鍛煉孩子的數學能力。
多園園透露,目前已有374名大學生報名參加了這次活動,都是定州籍,來自華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河北大學等多所高校,他們為抗疫人員子女提供一對一“云輔導”,直至開學。除輔導功課和寒假作業外,有特長的大學生還會教孩子們畫畫、音樂等。
根據孩子個性需求“定制”輔導計劃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學生郭江蕓也是參與此次活動的志愿者之一。原本有個妹妹的她,在這個寒假主動給自己“加了個妹妹”——定州某中學初三學生亞楠。
“還是別人家的妹妹乖。”郭江蕓笑著說,亞楠很上進,希望能考上定州中學,亞楠知道自己的學習短板,一一列出讓她幫忙輔導,“這一點我妹妹都做不到”。
根據亞楠的問題,郭江蕓系統整理了她的薄弱知識點,將同類型的題整合后一起講解。每隔幾天,如果發現亞楠沒有提問,郭江蕓會主動聯系她,問她有沒有不會的題需要輔導。
河北師范大學日語專業學生楊迪也選擇給初三學生輔導功課。她發現,自己輔導的學生小寧是個小機靈鬼,有時自己不小心講錯了知識點,小姑娘會直接指出,這讓楊迪在備課方面更加不敢怠慢。每天中午,楊迪會花兩三個小時備課、做PPT,然后給小寧講課。晚上,楊迪還會繼續搜題、備課。“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次義務輔導經歷讓楊迪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多園園告訴記者,在招募大學生志愿者的同時,他們也收集了抗疫一線人員的需求,發現需求各不相同,有些抗疫工作者的孩子比較小,家長希望志愿者在督促孩子做好寒假作業之外能提供更多的陪伴;有的孩子已經上中學,需要一對一輔導,提升解題能力。因此,在征集時,會讓大學生填寫詳細表格,說明自身專長和可以輔導的內容,以便給孩子們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自愿給假期“加碼”,希望回饋社會
既要忙自己的學業,又要給孩子們輔導功課,這個寒假,這些大學生志愿者格外忙碌。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研二學生李綸瑾白天給一名初二學生輔導數學和物理,其余時間還要忙著寫程序、跑代碼。因為輔導的初三學生每天早上9點之后要上網課,下午要寫作業,河北科技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大三學生馬達每天早晨7點開始給這個學生輔導兩個小時化學。
為了每天7點起床給孩子輔導作業,東北林業大學大一學生郭佳萌給自己定了兩個鬧鐘。晚上的時間也安排得滿滿當當。因為要參加學校的一項比賽,郭佳萌每晚7點會和同學們開視頻會議,9點以后,她會給孩子解答當天不會做的題目。
為什么自愿給假期“加碼”?志愿者們的回答是——“你守護定州,我守護你。”這也是此次定州志愿者招募活動的宣傳語。
大學生志愿者郭佳萌回憶說,去年此時,她正經歷“心驚肉跳”的高三,“每天聽村里的廣播提醒大家不要出門、注意防護。開學后,根據防疫安排,原來的一個班被分成兩個班上課,老師們很辛苦,還時刻關注我們的健康,叮囑大家吃好每一頓飯。
“記得有個同學準備吃泡面,老師說每一頓飯都得吃得健康,親自去食堂給他打飯。”郭佳萌覺得,為了同學們能夠安心、平穩地參加高考,老師事無巨細地關心著大家,這讓她深受觸動。
那時,郭佳萌就有了當志愿者的念頭,想去關心和幫助別人。父親告訴她,“作為即將高考的學生,大家正全程為你們服務,你要拿出最好的態度對待高考,上大學后,再做志愿者也不遲。”
老師的鼓勵讓郭佳萌在高考中超常發揮。這次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郭佳萌沒有一點猶豫就報了名。她希望,自己作為“小老師”,也能給即將中考的孩子們帶來自信和勇氣。
大學生志愿者的付出也收獲了家長們的認可和感謝。
亞楠的父親是醫務工作者,2020年初因為疫情整整三個月沒能回家,2021年1月河北暴發疫情后又離家去一線參與醫療支援,父親再次離開給女兒打擊很大,亞楠時常寫信表達對父親的思念。一邊是中考的壓力,一邊是對父親的思念,亞楠母親一度有點擔心孩子的情緒和狀態。這個寒假,大學生志愿者郭江蕓為孩子提供的輔導和陪伴,讓亞楠母親很是感動和安心。
“他特別愛玩游戲,你們都是學生,更能了解孩子的內心。”大學生志愿者馬達說,學生家長的這句話打動了他,也讓他更篤定自己做的事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