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14:49:44
來源:廈門日報社
今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使用新教材,到2022年實現高中所有年級全覆蓋。省教育廳昨天發布《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的指導意見》《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三份配套文件。
新課改有兩點變化值得關注。一是強調體能練習。指導意見強調,要處理好運動技能和體能訓練關系,在運動技能課堂教學中,每節課至少安排10分鐘針對性的體能練習。
其次,特別強調勞動課。文件明確,高中三學年必須持續開設勞動課,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共6學分。其中志愿服務2學分,安排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小時,應以集體勞動為主,適當走向社會,選擇服務性崗位和職業體驗崗位,以及大型賽事、社區建設、環境保護等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其他4學分,應至少在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內容“技術與生活”或“技術與職業”系列中選擇1個模塊,并從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項目中自主選擇1-2項生產勞動技能,勞動所選擇的模塊不應與通用技術科目所選擇的選擇性必修模塊重復,學分不重復計算。
同時,將勞動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并將勞動素養學段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學生畢業依據之一。
【解讀】
志愿服務為何納入勞動教育范疇?
業內人士說,實際上,這并不是志愿服務第一次在高中學分分配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省教育廳做好普通高中(2018級)課程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了綜合實踐領域,社區服務占2學分,社會實踐占6學分。當時提的社區服務跟現在的志愿服務有點交叉。
業內人士說,志愿服務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價值和勞動教育內涵,二者具有內在的高度契合性。比如,志愿服務活動和勞動教育都強調通過社會實踐“育人”。
有人認為,開展勞動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家做做家務,在學校打掃衛生,到農田或工廠干體力活。業內人士說,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勞動教育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包括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方面。通俗點說,勞動教育不單是體力勞動,還包括精神層面的勞動教育。
市教科院基教室副主任郭貫群說,勞動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學科都要融入勞動教育。比如,通過情景設置,在試題中考察學生對勞動精神的認識,珍惜勞動成果等。勞動教育的價值在于從勞動實踐體驗中獲得認知,體悟勞動的價值、勞動的精神等。
關鍵詞: 勞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