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 11:10:08
來源:前瞻網
子宮內膜異位癥并不是一種“職業女性疾病”,但它確實對女性的職業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項對芬蘭近4000名女性進行的為期兩年的研究發現,與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相比,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甚至在46歲時也會請10天以上的病假。他們還平均多申請了10天的傷殘假。
不過,芬蘭的科學家在檢查348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數據時,沒有發現這些女性出現提前退休或失業的模式。
這是第一個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工作能力之間關系的一般人群水平的研究。不過,這項研究是在一個有著相對良好的醫療、福利和退休制度的國家進行的。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地方是否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慢性和痛苦的疾病,沒有已知的原因或治療方案。幾十年來,醫學教科書實際上把子宮內膜異位癥稱為“職業女性疾病”。
傳統上,人們認為,那些推遲婚姻和懷孕來追求事業成功的A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患此病。因此,患者通常只有兩個治療選擇:懷孕或子宮切除。
而現在研究卻表明——女性的職業道路不是導致其疾病的原因,恰恰相反——這些疾病成為了她們職業道路上的障礙。
例如,2011年對10個國家進行的一項分析發現,受子宮內膜異位癥影響的每位女性,平均每周減少10.8小時的工作時間,主要原因是她們的癥狀使她們更難完成任務。
2013年,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每年患病天數明顯增多。即使他們已經恢復到可以工作的狀態,他們的疼痛和疲勞也使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時間越長,從長遠來看,她們的職業就越有可能受到影響。回顧性研究表明,這些患者的年薪通常較低,工資增長也較慢。
即使在瑞士、德國和奧地利等社會福利較好的國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也表示,她們無法從事理想的職業,因為她們忍受著慢性疼痛和疲勞的煎熬。
這些之前的研究,幾乎都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對一個人的工作生活有嚴重影響,但芬蘭的這項新研究,是第一次研究表明年長的專業人士也受到了影響。
盡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癥狀,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更年期的結束而減輕,但研究結果表明——在46歲時,這些患者比其他女性請病假的天數要多得多。
幸運的是,這種疾病似乎不會導致失業或被迫提前殘疾退休,但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導致一系列的癥狀和嚴重影響。
雖然手術或激素治療可能對一些人有效,但其他一些人會繼續經歷慢性疼痛,幾乎沒有緩解。那些病情較輕的人,也就是那些在較晚的年齡仍然在職的人,即使他們比大多數人請的病假要多得多。
另一方面,其他病情更嚴重的人,可能失去了工作或不得不提早退休,所以他們沒有被納入研究。
這項研究發表在《斯堪的納維亞婦產學報》(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上。
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特別是在人群水平上),這樣才能量化這種非常常見的疾病的影響。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