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09:35:25
來源:雷科技
上個月吳亦凡被刑事拘留的消息震驚了互聯網,在短時間內就有近15家品牌發出了解除與吳亦凡合作關系的聲明;而隨后的警方通告更是為事件蓋棺定論,可以說直接清零了吳亦凡此后在國內的商業價值。
不過在一眾品牌爭相與吳亦凡解約的同時,有這么一個品牌卻顯得有些「超前部署」:盡管品牌曾與吳亦凡合作,但早在吳亦凡東窗事發之前,該系列就已經走向了生命的終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曾經的小米Note系列,看看這個曾經立志和三星Galaxy Note系列「五五開」的系列,是怎么一步步離開大眾視野的吧。
數字以上,Note未滿
2015年,因為產品規劃與芯片供應的問題,小米迫于無奈暫停了小米數字系列的年度更新。但在目睹了三星Galaxy Note和Note4大獲成功后,當時與三星供應鏈關系緊密的小米,沒能抵擋住大屏手機的誘惑。于是在2015年1月,小米發布了自己品牌第一款Note產品,同時也正式開啟了小米自己的雙旗艦路線。
從賬面上看,小米Note可以說是小米當時真正的年度旗艦手機:小米Note頂配版采用了當時性能最為火爆的高通驍龍810處理器,搭配上現在看來也毫不過時的5.7英寸1440P屏幕,可以說小米Note的發布將小米手機的配置真正提升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也給小米Note系列定下了一個非常高的起點。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盡管小米Note開創了小米的大屏手機時代,但不同于三星的Galaxy Note,小米的Note系列在用戶體驗上并沒有實質上的提升。以三星為例,S Pen手寫筆以及與之相關的軟件交互一直是Galaxy Note系列一個新亮點,也是將Note系列與S系列區分開來的重要指標,而小米卻一直沒能拿出自己的「M pen」。
當然,我并不是說Note系列沒有了手寫筆就不能用,畢竟小米Note系列極為出色的屏幕顯示效果本身就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但當時小米Note之所以可以撐起小米的門面,與其說是產品實力過硬的原因,倒不如說是因為小米當時擱置了數字系列的更新,讓Note系列成為了當時小米手機唯一的旗艦。
像S Pen這種核心體驗的缺失,讓小米Note沒辦法和小米數字系列拉開差異,只能在屏幕尺寸上面下功夫、打大屏牌。但問題是,在手機屏幕越來越大的趨勢下,只靠大屏幕的小米Note真的還有招架的能力嗎?
事實證明,沒有。
當大屏手機遇上大屏時代
在不久之后,小米Note系列迎來了Note品牌誕生以來的最大挑戰:由于Note沒能在大屏以外找到Note品牌的競爭力,在數字系列屏幕尺寸趕上Note系列后,小米必須在數字系列與Note系列之間作出取舍。而作為「取舍」「權衡」下的犧牲品,小米Note 3采用了與小米6一脈相承的外觀設計,但卻只搭載了高通驍龍660芯片,成為了小米品牌下的入門級產品,同時也奠定了小米Note在小米產品序列中的「僚機」地位。
在吳亦凡限量款的推波助瀾下,小米Note 3獲得了不錯的銷量和熱度。但與當初震驚業界的小米Note、小米Note 2相比,被戲稱為「小米6大屏青春版」的小米Note 3依舊難以改變Note系列被小米高端手機序列除名的事實。小米手機走的依舊是雙旗艦的路線,只不過除了小米數字系列外的另一款旗艦,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小米Note系列,而是全新的MIX系列。
其實從現在的角度來看,MIX系列與Note系列其實根本不構成競爭關系。在過去5年內,小米發布了6款MIX機型,但從產品完整度來說,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其實只有MIX,MIX 2與MIX 2s這三款手機。照這樣看,實驗性質的MIX系列其實根本無法和小米數系列一起構成雙旗艦組合。
那小米為什么要放棄曾經的Note系列呢?說到底,還是Note系列無法在小米數字系列的體系之外,用差異化證明自己的。
剛才說過,三星之所以長期雙線運營S系列和Note系列,是因為Note系列能用S Pen提供S系列無法實現的生態體驗,這也是Note系列由始至終獨特的生命力。而在手機屏幕越做越大的今天,數字系列的屏幕尺寸早已趕上了曾經的Note系列,在體驗沒有本質提升的前提下,單純地加大屏幕反而會損害原本的用戶體驗。
換句話說,小米Note只有找到大屏幕之外全新的賣點,才有可能重回小米雙旗艦的位置。那么在屏幕之外,小米還有哪些足以支撐另一條產品線的賣點呢?主打相機拍攝的小米Note10給了我們答案。
Note做不到的,Ultra做到了
在最近的小米11 Ultra上,我們看到了小米關于雙旗艦的最新嘗試:相機。盡管小米11 Ultra和小米11 Pro等機型同屬小米數字系列,但從實際效果來說,小米11 Ultra與11 Pro幾乎可以算作是兩臺完全不同的手機。自小米開始在相機領域發力以來,相機已經成為了小米劃分手機產品級別的重要指標,一些最頂尖的相機技術,往往也只會出現在特定的手機型號中。
與過去的Note系列相對比,小米雖然沒有在數字系列中做明確劃分,但從最終的硬件來看,相機已經成為了小米手機數字系列中的分水嶺,同時也構成了小米11 Ultra與小米11 Pro獨特的競爭力:一個更偏向綜合使用,另一個則將所有技能點堆在相機上。從這個角度看,小米Note沒能做到的事情,現在已由小米11 Ultra實現。Ultra系列,也成為了全新的Note系列。
不可否認的是,小米已經放棄了曾經的Note系列。但Note系列差異化的精神,現在已經來到了Ultra系列身上,以另一種形式伴隨著小米手機成長,和小米一同進步??梢灶A見的是,隨著小米數字系列的繼續發展,Ultra型號也會有被小米數字系列追上的一天。但就像小米Note一樣,系列合并不會成為小米Ultra的終點,Ultra獨特的競爭力,也將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伴隨著小米數字系列越走越遠。